儘管得知聯軍來犯的消息後,武將們請戰聲如潮湧,文臣們仍在沉默思考策略。
這一幕被劉勝通過天賦觀察,他對此並不驚慌,堅信冀州的實力足以應對這場戰爭。
漢域的局勢混亂,隻有劉備的冀州真正做到了固若金湯。
他放下心來,繼續垂釣享受悠閒時光。
大殿中,喧囂已經暫時平息。
劉備見時機成熟,示意眾人安靜。
他目光掃過大殿左側的眾多文臣,開口詢問:“各位有何良策可退敵軍?”
田豐性子直率,率先發言:“諸侯聯盟雖聲勢浩大,實則內部矛盾重重,不足為懼。”
他預見,這場聯盟戰爭的結果將會是潰敗。
沮授也讚同田豐的看法,並表示:“諸侯各有私心,豈能齊心協力?”
得到諸謀士的認同。
當諸侯聯盟的消息傳到鄴城時,這些謀士並沒有驚慌失措,反而以此為樂。
劉備的目光轉向一直戴著麵具的李儒,而李儒則心照不宣地轉向賈詡。
劉備笑道:“文和,你有何高策?”
賈詡聞言,向前一步表示:“諸位已有策略,主公何不聽他們一述?”
但劉備堅持想聽賈詡的策略。
他聽聞老祖劉勝曾誇讚賈詡善於揣摩人心,擅長離間之計。
因此,劉備欲驗證賈詡是否名副其實。
在劉備的堅持下,賈詡隻得將自己的謀劃道出:“諸侯之間心思各異,主公可利用此點分而擊之。”
劉備聽後追問具體策略。
賈詡回答:“如關中司隸地區一帶呂布與李傕郭汜的混戰,我們無需理會。
而西北方向的威脅已暫時解決。
對於荊州方向,我也已有解決之策。
隻需命孫堅為揚州刺史即可。”
此言一出,在場文臣皆震驚不已。
賈詡深謀遠慮,用計令人折服。
聽聞孫堅目前困於南陽,時常受劉表侵擾。
若主公能以朝廷之名,冊封孫堅為揚州刺史,料想孫堅無法拒絕,必將從南陽經過襄陽、江夏等地赴任。
劉表對此必然心生疑慮,擔憂孫堅羽翼豐滿後反擊,因而不會輕易放其離去。
賈詡建議,隻需冊封孫堅為揚州刺史,即可引發孫堅與劉表之間的深層次爭鬥,此計可解來自荊州方向的威脅。
至於淮南袁術與徐州陶謙的問題,同樣可以用調職冊封的方式解決。
比如封袁術為徐州刺史,降陶謙官職為九江郡守。
這樣一來,陶謙與袁術會互相猜忌防備,無法聯手北上。
幽州方向的威脅也易解,公孫度與劉虞之間本就有矛盾,可封劉虞為太尉調往鄴城,公孫度為幽州刺史,必會引起內亂。
至於青州袁紹、孔融以及兗州曹操、劉岱的威脅,賈詡認為,諸侯聯軍已多陷內亂,曹操若聰明,便不會輕舉妄動攻打冀州。
兗州在各方麵都無法與冀州相提並論,劉岱和曹操亦有猜忌,因此他們北上的可能性極小。
劉備聽後大喜,讚歎賈詡之策妙不可言。
消除了兗州方麵的威脅後,隻剩青州方向的軍隊需要應對。
賈詡建議,可以用一個適當的理由出兵討伐袁紹,如袁紹不尊天子或藐視朝廷威嚴等。
武將們聽完賈詡的提議後,對他的策略表示讚同,同時對他的深謀遠慮感到忌憚。
劉備詢問眾人意見後,決定采納賈詡的策略。
文臣田豐提出,為了以防萬一,還需派遣軍隊到冀州邊境駐防,確認各路諸侯無法進攻冀州後,再集結兵力討伐袁紹。
劉備同意田豐的看法,並依此進行任務分配。
他派出的第一路兵馬由沮授為參謀,趙雲為將領,華雄和胡軫為部將,前往魏郡黎陽縣,防備兗州的劉岱和曹操。
其他幾路兵馬也分彆由不同的將領和參謀帶領,分彆前往不同方向駐防。
最後一路是探哨兵馬,由李儒、史阿負責調度打探情報。
而第六路兵馬則負責鎮守魏郡鄴城,作為總兵力儲備。
劉備親自統帥,陳到領軍,郭嘉負責出謀劃策。
關羽和張飛負責第七路兵馬,作為往來接應。
賈詡負責整體謀劃。
張濟統帥第八隊兵馬作為預備軍。
第九路兵馬由潘鳳、趙浮、程奐負責,劉曄隨行,作為後勤。
共九路兵馬,文武搭配齊全。
劉備在安排好一切後,才放下心來。
賈詡的分散攻擊策略效果顯著。
孫堅在得知自己被朝廷任命為揚州刺史後,決定改變原計劃,南下揚州,這讓原本計劃攻打劉備的孫策部隊感到意外。
孫堅決心占領揚州六郡,不再關注朝廷或天子的動向。
袁術在得知自己被任命為徐州刺史後,大為欣喜,立即出兵徐州。
徐州牧陶謙不得不放下與袁紹的彙合計劃,應對袁術的進攻。
幽州的形勢也類似,劉虞不敢赴任太尉,而公孫度意圖成為幽州刺史,雙方衝突不斷。
兗州的曹操感歎:“何人替劉備謀劃,諸侯聯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此時聯軍已經瓦解。
青州袁紹等待諸侯支援未果,憤怒不已。
冀州的魏郡鄴城也處於緊張局勢之中。
劉備聞訊諸事,心中喜悅。
他笑稱那些情勢為“跳梁小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