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江東軍與袁術爭奪徐州時,形勢大好,眼看即將獲勝,卻被劉備破壞。
江東諸將如程普、黃蓋等都對劉備恨之入骨。
在徐州大戰中,祖茂和韓當已經英勇戰死,江東軍與劉備之間的仇恨不共戴天。
周瑜提議先行渡江回歸江東,他則去尋找一位好友出山相助。
孫策決定與他一同前往。
周瑜根據記憶來到定遠縣的一處莊園尋找好友,卻發現莊園已是人去樓空,一片冷清。
他驚訝地發現此處與往日的熱鬨截然不同。
詢問村民後得知,莊園的主人魯氏在十天前就已經陸續搬家到徐州東海一帶,並將名下田地以極低的價格賣給了周邊村民。
這片莊園現在已經被爭相購買的田地包圍,而莊園中的人也已消失無蹤。
周瑜震驚地得知魯肅被帶走前往東海郡,這是劉備的地盤。
周瑜想親自拜訪魯肅,但擔心無法進入東海。
他對此深感遺憾,孫策也對此感到擔憂。
魯肅的才華被周瑜所認可,孫策對此深感憂慮,擔心劉備會征召魯肅加入其勢力。
周瑜決定先返回江東,等待得知魯肅的消息後再想辦法邀請他至江東。
魯肅抵達廣陵縣並打算在此停留兩日,再前往東海尋找重建莊園之地。
他計劃拜訪陳登。
陳登在廣陵郡收到彭城被攻破的消息後,立即分析局勢並決定出兵打擊江東兵馬以傳達其立場。
他站在窗前注視著北方的天空,思考劉備是否能理解他的舉動。
他對徐州廣陵的新主人並無太多關心,無論是陶謙、袁術還是劉備。
陳登心係廣陵陳氏的繁榮,但他無法單方麵決定歸順劉備的事宜。
他考慮的因素包括劉備是否會接納他們,投降後的安排,以及家族子弟的未來。
在麵臨高順軍隊的逼近時,他麵臨選擇:是投降高順,還是通過高順請劉備過來再投降。
此時,魯肅的出現為他提供了解決當前困境的機會。
他與魯肅相識,魯肅願意為他解決當前的困惑,作為交換,他也需要出麵在劉備麵前為魯肅解決未來之事。
陳登和魯肅進行了一場交易,共同商討應對之策。
高順的軍隊進入廣陵境內,勢如破竹,所到之處的縣令和縣尉都毫無抵抗地投降了。
高順意外地順利攻占了多個城池,直至各縣令解釋背後的原因,他才明白這一切都是廣陵太守陳登的謀劃。
陳登已經向郡內各縣城池下達了命令,遇到朝廷兵馬時,禁止抵抗,無條件投降。
得知此消息後,高順決定不再攻打其他城池,而是直接前往廣陵縣。
在廣陵縣城北三十裡處,高順的兵馬在此駐紮。
他命令一名心腹士兵攜帶信件進城,去探聽陳登的態度。
士兵迅速進城,約半個時辰後返回,帶回陳登的回應:“隻投皇叔亦或朝廷,不投將軍你。”
高順聽聞後先是一愣,接著大笑,並派人去請劉備。
劉備在彭城得知陳登有意投降朝廷的消息時,欣喜萬分,立刻備馬前往廣陵。
經過長途跋涉,劉備率軍抵達高順的營寨。
高順親自率領八百陷陣營的兄弟護送他到廣陵北門。
一聲呐喊之後,陳登出現在城頭上,他看見下方的劉備後,很快打開了城門。
廣陵的文武官員在兩側列隊,齊聲歡迎劉備進城。
陳登騎馬走到劉備麵前,翻身下馬,恭敬地行禮,表示對劉備的臣服。
劉備帶領眾人進城之際,眾人歡呼簇擁。
當晚,郡守府內宴席繁華,歡聲笑語不斷。
席間,劉備詢問陳登對於廣陵郡守之職的意向。
陳登原想答應,但因之前與魯肅的對話,他強忍住答應的衝動。
劉備對陳登的忠誠表示感激,而陳登則提出想前往東海郡任職的請求。
劉備大喜過望,欣然同意,並封陳登為東海郡守,掌管軍政大權。
同時,加封陳登為定南將軍。
陳登感激不儘,誓言效忠。
隨後,陳登向劉備推薦了一位舊友。
劉備對這位能人的期待極高,想知道究竟是什麼樣的人物才能十倍於陳登,久拖孫堅兵馬於廣陵。
陳登介紹,此人是江北定遠人士,姓魯,名肅。
劉備聽後,得知自己已認識此人,興奮不已。
劉備脫口而出:“認得。”
陳登聽到後,大腦瞬間空白。
他對魯肅的了解頗深,大家都是江北人士。
在陳登的印象中,魯肅是個極其低調的人,名聲不顯,徐州境內的人也未必知道此人。
因此,劉備的回答讓陳登感到驚訝。
劉備訕訕地解釋,他隻是聽聞魯肅之名,未曾見麵。
實際上,劉備是從夢境中的老祖口中得知了魯肅的名字。
他對江東一帶的三個名字——周瑜、魯肅和陸遜——印象深刻。
已經見過周瑜並在彭城戰場交手,現在魯肅出現,還是陳登的好友,劉備大喜過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追問陳登魯肅是否在此,陳登回答在府上後去請魯肅。
此時的書房內隻剩下劉備一人,由典韋鎮守門口。
劉備腦海中快速思考著關於魯肅的信息,老祖曾告訴他江東勢力得周瑜、魯肅、陸遜三人輔助,一度占據了揚州、交州、荊州一帶。
如今陳登向他推薦魯肅,相當於斷了江東一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