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帥帳中,朱煇和陳辰雖不理解薛虹為何禁止大規模屠城,但薛虹觀察到士兵的變化,意識到必須加以管製,否則班師回朝後會有更大的麻煩。
陳辰也發現士兵的士氣在屠城後有不正常的提升,有些人已經開始不服管教。
因此,薛虹決定不能隻用武力解決問題。
薛虹等人在對東瀛的征戰中,一路掃蕩殘餘勢力,決心徹底消滅幕府勢力,讓東瀛重回亂世狀態。
朱煇對戰場上的殘垣斷壁感到厭倦,表示同意陳辰的主張。
在休整兩天後,薛虹帶領軍隊直奔東瀛。
路上遇到的小規模武士和劫匪都被輕易解決。
到達河戶與東瀛皇室所在地後,他們以猛烈的炮火攻擊開始攻城。
在炮火的洗禮下,城市化為廢墟。
薛虹下令,抓捕或“營救”
倭王,並對反抗者進行無情。
士兵們處於狂熱的戰鬥狀態,薛虹以其高威望維持著秩序。
攻入城內後,薛虹命令士兵分三路行動。
在尋找倭王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了一些活口。
經過篩選,隻剩下三個女子,其中有一個四歲的女娃可能是倭王。
薛虹決定留下這個女子,殺掉其他兩人。
在這次征戰中,薛虹連克三十七城,殺敵二十餘萬,斬殺叛逆大名二十九。
他們準備向大明傳回戰報,宣稱成功“營救”
了倭王,並將東瀛所有礦產獻給大明聖皇,請求大明派兵保護。
至於戰利品分配,薛虹、朱煇和陳辰各自獲得一成白銀,剩餘部分上交隆慶帝。
儘管每人所得不多,但他們已心滿意足,畢竟還有銀山金礦的分成。
薛虹:“哼!對待倭王怎可如此粗魯,人家還是孩子呢,怎能像拎小雞一樣拎著他的腿?應該拎著脖領子才對!”
接著,千總按照薛虹的指示,改變了對待倭王的方式。
然而,倭王已成俘虜,待遇自然不佳。
在隆慶帝沉浸在喜悅之中,並展示了一幅王羲之的喪亂帖真跡,這是從東瀛傳回的戰利品之一。
此外,他還將字畫送往給尹皇後欣賞。
當六部尚書求見時,隆慶帝猜測他們可能是為了預算而來,於是他立刻回到禦書房準備應對。
六部尚書提出北方學子考取功名比例失衡的問題,提議在北方開設書院以培養人才。
薛虹致力於宗教控製、軍事駐紮與文化同化等事務。
在占領的地區,他推行一係列政策以控製當地宗教,加強軍事駐守,同時實施文化同化策略。
為此,他專門召集一群得力乾將商討策略。
一位得力下屬道:“我們需要建立起穩固的宗教秩序。”
並提出具體措施:“我們必須推行教為官方宗教。”
建議被接受後迅速實施。
通過傳教活動,薛虹試圖將教的影響力擴大到每一個角落。
同時,他也意識到軍事駐紮的重要性,以確保占領區的穩定與安全。
他強調必須加強對軍事力量的訓練與裝備更新,確保軍隊能夠應對各種突況。
在文化同化方麵,薛虹鼓勵與當地文化融合,尊重當地習俗與傳統。
他提倡通過教育、文化交流等方式,讓占領區的民眾逐漸接受並認同中華文化。
通過這一係列措施的實施,薛虹力圖實現宗教控製、軍事駐紮與文化同化的目標,確保占領區的穩定與發展。
然而,這些策略的實施並非一帆風順,需要麵對諸多挑戰與困難。
薛虹深知這一點,他必須時刻保持警惕,不斷調整策略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情況。
與此同時,他也需要應對來自其他勢力的壓力與挑戰,以確保自身策略的成功實施。
占領石見銀山後,我們順利接管了礦山,並留下了原有的礦工。
陳辰的手下掌管了日常運營。
與此同時,薛虹及其隊伍也沒有閒著,他們掃蕩了附近的寺廟和神社。
朱煇帶領先鋒,麵對巫女們的辯解,他毫不動搖地堅持其立場:“我們隻接受正統的神明,這些邪神必須被清除。”
薛虹對陳辰調侃道:“那些士兵們可是躍躍欲試。”
隨著幾個巫女被帶走,朱煇嘗試踹開神社大門,但未能成功。
薛虹調侃其能力。
朱煇顏麵掛不住,決定動用迫擊炮。
幾輪炮擊後,供奉天照的宮殿化為平地。
接下來的日子,他們持續清除所謂的“邪神”
,隻要發現非華夏神明,一律摧毀。
在東瀛人民的奴性和慕強心理的推動下,反抗的聲音微乎其微。
薛虹雖有限製士兵濫殺的規定,但他們可以通過合法的方式與本地女子交往,作為情緒的出口。
結果出乎意料,士兵們大受歡迎,甚至有的將士娶了多位妻子。
隆慶帝派出的教化東瀛的部隊和舉人們到來後,薛虹決定讓他們擔任地方官職。
短短時間內,他們已成功占領東瀛五分之二的土地。
薛虹采用策略性宣傳,聲稱東瀛為華夏遺民,並通過和尚傳播有利於大明的故事,製造宗教壓力。
對於頑固的寺廟,迫擊炮是他們唯一的驚醒方式。
喜歡三國:棺中修煉三百年請大家收藏:()三國:棺中修煉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