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按照劉複的命令,在城西貧民區招募了一百二十名青壯。
這些貧民大多衣衫襤褸,麵黃肌瘦,但眼神中卻透著渴望——隻要能吃飽飯,讓他們乾什麼都行。
“從今日起,你們就是縣兵!”
李勇站在高台上,大聲宣布,
“每日兩頓飽飯,月餉三百錢!”
貧民們頓時歡呼起來。
劉複站在一旁,默默觀察。
這些人雖然瘦弱,但勝在年輕,隻要訓練得當,很快就能成為可用之兵。
“周大!”
他喚來新任隊正,
“帶他們去營地,先吃飽,然後開始訓練。”
周大抱拳領命,帶著新兵們去領飯。
劉複看著他們的背影,心中盤算:
“這一百二十人,加上原先合格的三十人,勉強能湊出一支像樣的縣兵了。”
“能湊四隊二百多人。”
到時候從一百二十人中挑出一百組成兩隊精銳,讓周大和成峰任隊正帶領。
這一百二十人中最差的那二十人和那勉強合格的二三十老兵組成一隊,讓李勇任隊正帶領,
剩下那六七十廢物可以組成一隊,巡邏唬人還是可以的。
不過這六七十人還得選個過得去的隊正。
此後幾天,天氣微微變化。
更冷了。
校場夯土牆外飄著細雪,一百二十條漢子上身短衫站在冰渣上,脊背蒸騰的熱氣似乎融化了方圓三丈的積雪。
這是劉複從城西貧民區挑出的青壯,個個臂膀上留著拉纖、扛包的舊傷,最年長的已過三十。
“起!”
李勇揮動牛皮鞭抽在凍土上,炸響驚飛了城頭寒鴉。
這些新兵在寒冬裡熬了幾日,此刻竟能整齊劃一地開始跑步,每日兩頓熱飯,對他們而言比任何軍法都管用。
當然,他們的身體虧空太多,也還不適合做太劇烈的運動,隻能站站隊列,跑跑步,練一下基本武器用法。學學陣法配合。
辰時炊煙起,新兵們按伍列隊領粥。舀起後懸停三息不得滴漏,違者當餐禁食。
有個左撇子漢子習慣斜握木勺,連餓兩頓後竟生生改了二十年慣用手。
日上三竿時,校場擺開二十具桐木架。新兵兩人一組練習刺槍——說是槍,實則是去梢的竹竿包麻布頭。
每組配發三根竹竿,斷一根扣當日半數軍餉。
“突!收!”
劉複親自擊鼓。
竹竿破空聲裡混著悶哼,有人因發力過猛扯裂肩胛舊傷,卻仍跟著鼓點機械突刺。
這些漢子在碼頭扛包時早學會帶傷乾活,此刻將傷痛化作刺槍的狠勁。
不過劉複看到這種情況皺眉不已。
申時陰雲密布,一百二十人分組演簡單陣型。
每陣左右各四人執竹槍,中軸二人持木盾,全憑周大的鐵匠哨音變換陣型。
有個做過廟會儺戲的漢子,竟將驅鬼的禹步融入陣腳移動,反倒讓側翼包抄快了三息。
風雪驟急時,李勇帶人點燃浸鬆脂的草球。
新兵們在火光中練習夜戰,眼角被煙熏得流淚,手上動作卻一點不停。
七日後,校場上。
縣兵們列隊站立,等待第二次考核。
這一次的考核標準比第一次嚴格——半刻鐘跑完三裡約1300米)
老兵先來。
“開始!”
隨著劉複一聲令下,眾人如離弦之箭般衝出。
這一次,原先的老縣兵們表現依舊糟糕,隻有二十幾人勉強合格。
雖然可能是因為增加了距離,但他們也經過七天的訓練了,每天兩頓飯可不曾少了他們。
老縣兵列隊,緊張地等待,劉複坐在高台上,身旁站著李勇、周大等人。
新招募的一百二十人考核開始。
隨著鼓聲響起,一百二十人開始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