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援”二字一出,書房內氣氛又是一變。所有人都明白這指的是誰——
附近誰不知劉複大名!
特彆是最近特彆針對襄邑加大了宣傳,將劉複皇室遠支身份大加渲染。
同時極大誇張其他郡黃巾優勢,吹噓劉複在陳留附近是如何秋風掃落葉一樣乾翻黃巾。
就差直接學狐狸叫“大漢興,劉複王”。
要不是現在漢室還在,國家還沒徹底亂了劉複能直接宣傳自己“光武再生。”
身份既然借用了為什麼不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呢!
這完全是金手指到來前謀劃完成的,也做成的,
金手指如果提前到來的話,他真不需要竊取彆人身份。
但這身份如果利用好了,真能省不少事兒。
大漢雖然衰落了,但也不缺為國赴難的英雄,顯然衛茲就是這樣的人。
劉複這是打算走老曹的路,先把老曹起家第一桶金給截了。
衛茲的指尖敲擊案幾的動作停住了。他眼中精光閃爍,權衡著利弊。
“立刻派人,持我名帖,秘密拜會李、周、王等各家主事之人。
言明利害,告知賊情嚴峻。
告訴他們,覆巢之下無完卵!
襄邑若破,玉石俱焚!
要他們拿出家底,征召族中青壯、仆役,出錢出糧,協助縣兵守城!
告訴他們,我衛家護院家兵,將全力協防四門要衝!”
李家,家主收到衛茲的密信後,在書房內踱步良久,最終長歎一聲:
“衛子許這是要把大家都綁上船啊!罷了罷了,總比城破家亡強!”
他立刻下令,將大部分家財細軟轉移至最堅固的內庫,
所有男丁配發武器,一半守宅,一半由得力管事帶領,帶上錢糧,前往指定城門“協助”郡兵。
他打定主意,一旦形勢不對,立刻緊閉府門,死守家業,等待救援。
他是不信黃巾能打敗大漢的。
周老太爺看著衛茲的信,冷哼一聲:
“衛家也有求人的時候?不過他說得對,襄邑不能破!”
他更信重自己招募的武力,
一麵派出一部分人手和錢糧應付衛茲的“號召”,一麵將最精銳的護衛和招募的遊俠集中守護自家最重要的幾處商鋪和宅邸,
打定主意要保住核心產業。
王家主事人本就慌亂,接到衛茲的信如同抓住救命稻草,立刻積極響應。
不僅拿出了錢糧,還親自出麵在依附王家的小商戶和百姓中動員,顯得異常活躍。
他心中盤算的是,若能在此次危機中緊跟衛家、出點力,日後在襄邑的地位或能有所提升。
一些中小富戶則陷入了更深的恐慌。
他們無力像衛、李、周那樣組織有效自保,隻能拚命將財物藏匿,將女眷孩童安置在相對安全的內室。
他們如同驚弓之鳥,對任何風吹草動都驚恐萬分。
既寄希望於縣兵和衛家能守住城池,又想像著己吾縣長劉複神兵天降,如傳聞中那樣秋風掃落葉一般掃滅黃巾賊兵。
至於普通百姓甚至貧民,糧價、鹽價如同脫韁野馬般飛漲。
衛家等大族雖有出麵平抑的舉動,但在恐慌性搶購麵前收效甚微。
米鋪前擠滿了麵黃肌瘦、攥著最後幾個銅板的百姓,咒罵聲、哭喊聲、哀求聲響成一片。
雖然劉複猜到一些襄邑的情況,但知道不能心慈手軟,現在剛籌備好和衛家勾搭,可不能這時候自己先扯後腿了。
更何況,如果不是自己掃滅了附近剛起步的黃巾,現在這情況絕對更慘。
現在情況是時候派人到襄邑附近彰顯一下存在感,讓城中人看到自己的存在,彆真崩潰了。
而自己則找機會派人和衛家商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