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趙弘,
正在伏牛山南麓崎嶇的山道和密林中焦頭爛額。
李勇部依劉複之計,充分利用地形,層層阻擊,節節後退,
將趙弘的數萬精銳死死拖在這片不利於大規模展開的山地之中。
趙弘空有兵力優勢,卻如同巨拳打在棉花上,有力無處使。
更令他心悸的是側後方向,趙風率領的精銳步卒如同附骨之疽,神出鬼沒,
不斷襲擾其糧隊、後軍,甚至數次突入中軍,雖被擊退,
卻極大地動搖了軍心,疲憊了士卒。
趙弘早已萌生退意,隻是苦於沒有台階可下——氣勢洶洶出城尋戰,
結果被一支“偏師”拖在泥潭裡進退維穀,
損兵折將卻寸功未立,就這樣灰溜溜回去,他的威望將蕩然無存。
正當他進退維穀、煩躁不安之際,
韓忠的求救信如同救命稻草般送到了他麵前。
“宛城危急?劉複主力在攻城?”
營帳內,趙弘看著信上韓忠“字字泣血”的描述,
麵上又驚又怒,但內心深處卻鬆了一口氣。
他立刻抓住這個“正當理由”:
“好個劉複!
原來主力竟在此處!
竟敢偷襲我宛城!傳令!
全軍立刻脫離戰鬥,後隊變前隊,火速回援宛城!
務必擊潰攻城之敵,解宛城之圍!”
他不再理會側後襲擾的趙風部,也無心去管前方若即若離的李勇部,
一心隻想儘快趕回宛城“解圍”。
數萬黃巾軍如蒙大赦,迅速脫離混亂的山地戰場,
拖著疲憊的身軀和低落的士氣,沿著來路,倉惶地向宛城方向急行軍。
趙弘歸心似箭,選擇了最近的路線——經由博望,沿湍水北岸直撲宛城。
他並未察覺,李勇部在他脫離接觸後並未追擊,反而悄然消失;
趙風部在襲擾了一陣後,也如同鬼魅般隱入山林,向著某個預定地點疾馳。
劉複的主力,在宛城稍作休整,隻留下部分精銳控製城池並繼續偽裝。
其餘主力則已神不知鬼不覺地離開宛城,星夜兼程,
趕到了趙弘回援的必經之路——湍水北岸一片開闊地帶。
這裡地勢平坦,利於大規模布置,更重要的是,湍水在此處拐了一個彎,
形成了一片河灘地,是天然的渡口,也是天然的陷阱。
現在劉複要麵對的是趙弘的疲憊之師,並不是精銳,
隻要一個突襲,趙弘部就極大可能崩潰。
所以劉複率部抵達後立馬開始布置。
在趙弘大軍即將抵達湍水渡口時,一支打著“劉”字旗號的“官軍”部隊出現在宛城方向,
做出“攻城未果,被迫撤退”的姿態,倉惶渡過湍水向南岸“逃竄”。
後邊還有黃巾兵追擊,這景象被趙弘的前鋒斥候看得清清楚楚,迅速回報。
趙弘聞報,讓手下前去問詢追擊的黃巾是怎麼回事。
半晌,手下彙報,
原來是韓忠派人突襲了劉複一部攻城部隊,擊潰之後追擊而至。
趙弘聽後哈哈大笑,狂喜不已:
“哈哈!劉複小兒,攻城不下,見我大軍回援,竟嚇得望風而逃!
天助我也!
傳令,全速前進,搶占渡口,追擊潰敵!
勿使其整軍再戰!”
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