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的悲嚎與怒吼如同驚雷,在聯軍大營上空炸響,
將袁氏滿門被屠戮的信息傳遍每一個角落。
巨大的悲慟與滔天的恨意,
徹底吞噬了這位四世三公的貴胄僅存的理智。
他不再是那個誌得意滿的盟主,
而是一頭被徹底激怒、隻想撕碎仇敵的野獸。
第二日。
昨日經過諸侯勸阻,沒有當時就發兵的袁紹,再也無法忍耐。
袁紹劍鋒指向西方洛陽,聲音嘶啞卻帶著不容置疑的瘋狂:
“發兵,發兵……屠了董卓滿門!”
“盟主但有將令,末將願率兵為前鋒,直取虎牢關!”
王匡第一個響應,他不僅是袁氏舊部,更與袁紹私交甚篤,
此刻雙目赤紅,一副忠心耿耿隻想為袁家雪恨的樣子。
鮑信緊隨其後,咬牙切齒:
“董賊豺狼心性,今日屠袁氏,明日便要屠我等!唯有死戰方能求生!”
他麾下將士亦是群情激憤。
袁紹麾下顏良、淳於瓊等將更是按捺不住,紛紛請戰,
一時間帳內“複仇”、“踏平虎牢關”的吼聲震天。
曹操心急如焚,再次上前試圖勸阻:
“本初兄!冷靜!
董卓此舉就是要激你失去理智!
虎牢關險峻,呂布驍勇,此刻倉促進兵,必中埋伏!當從長計議!”
“從長計議?”
袁紹猛地轉身,布滿血絲的眼睛死死瞪著曹操,劍尖幾乎要戳到曹操胸口,
“孟德!死的不是你曹氏滿門!
是我袁氏三百餘口!血海深仇,如何從長計議?!
你爹若死了,你怕是比我還瘋狂!
你若怕死,便留在此地!
我袁本初,今日必取董卓狗頭!
誰敢阻攔,休怪我劍下無情!”
他此刻已是油鹽不進,任何理智的聲音都被他視為怯懦和背叛。
韓馥被這殺氣騰騰的場麵嚇得魂飛魄散,
他求助般地看向劉複,希望這位實力強大的青州牧能說句話。
然而劉複隻是麵色冷峻地站在一旁,眼神深邃如寒潭,
不發一言,仿佛眼前這場瘋狂的請戰與他毫無關係。
韓馥的心沉了下去,更加六神無主,隻能顫聲附和:
“盟……盟主節哀……一切……一切聽盟主安排……”
聲音細若蚊蠅,毫無底氣。
袁術冷眼看著這一切,心中冷笑連連。
他壓下對叔父兄長之死的一絲悲慟,更多的是一種扭曲的快意:
袁紹,看你如何收場!
他故作姿態,對身邊心腹道:
“董賊殘暴,人神共憤!
速調紀靈領兵五千,隨盟主前鋒進軍,務必打出我後將軍府的威風!”
王匡得了前鋒重任,當眾拍著胸脯對袁紹立下軍令狀。
然而回到自己營中,卻悄悄叮囑副將:
“此戰凶險異常,董卓必有防備。
你率本部精銳押後,
若前鋒遇伏或戰況不利,不必死戰,立刻接應我後撤!
保存實力為上!”
顯然,複仇的熱血之下,也藏著自保的私心。
在袁紹不顧一切、近乎癲狂的催逼下,
一支主要由袁紹本部、王匡軍、鮑信軍、各諸侯支持部隊以及袁術派出的紀靈部組成的複仇大軍,
幾乎是毫無章法、帶著滿腔悲憤,如同決堤的洪水般湧向虎牢關。
曹操雖憂心如焚,卻也無奈,
隻得率領本部兵馬緊隨其後,希望能穩住陣腳,減少損失。
虎牢關,這座天下雄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