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江北新政_穿越三國,我竊取宗室身份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91章 江北新政(1 / 2)

《江北安民令》:

其一,與民休息:“淮北新定之州,兗、豫、徐之淮南諸郡,青州南部,凡受袁術、流寇荼毒之地,免賦三年!

原籍流民,各歸本業,官府貸給糧種、農具,助其複耕!”

其二,屯田安流:“設江淮屯田大營!

以繳獲袁氏逆產、抄沒附逆豪強之無主荒地,優先安置流民、裁汰老弱之兵!

屯田者,授永業田三十畝,官府配給耕牛、犁具,所產糧食,官民五五分之!

三年後,永業田歸其所租,父死子可繼續租種,隻需繳納三成稅收,依律納租!”

其三,鎖鑰江防:“於淮河、長江北岸險要處,築十二座‘江防軍鎮’!

濡須口、廣陵、下邳、壽春、汝陰、義成……皆駐精兵,配樓船、霹靂炮,永絕南寇覬覦!”

其四,“設‘州郡考功郎’!

無論士庶,凡通曉經義、明算、律法、農工之才,皆可應試!

優異者,授縣令、縣丞、郡曹掾史!

軍中識字、有功之卒,亦可轉任地方亭長、裡正!”

此令一出,如春雷炸響,江北大地為之沸騰!

尤其是最後一條,不啻於在世家門閥森嚴的壁壘上,砸開了一道巨大的裂縫!

這是劉複陣營首次把這些政策明確發布出來!

雖然以前劉複就是大力提拔自己培養的人才和一部分寒門優秀學子,

但畢竟是暗箱操作,沒有明確文件,現在不同了,此惡例一開,士族再無往日清貴了!

新政如風卷殘雲般推行:

淮河岸邊,廢棄的袁氏莊園被迅速改造。

一隊隊麵黃肌瘦的流民在持戟士卒的引導下登記造冊,領到刻著名字的相當於田契的木牌和嶄新的鐵鋤。

曾經荒蕪的田野上,第一次響起了屬於他們自己的耕牛哞叫。

屯田校尉多為軍中傷殘但識文斷字的老兵,治營如治軍,法令森嚴卻也公平。

濡須口,這個扼守長江咽喉的要地,晝夜不息。

數萬民夫、戰俘在監工的號子聲中,將巨大的條石壘砌成高聳的城牆。

樓船在江麵遊弋,霹靂炮的炮口森然指向南方。

李勇的水師以此為家,日夜操練。

最令世家咬牙切齒的,是劉複將繳獲自壽春袁術宮室、以及抄沒各附逆世家的海量藏書典籍,

全部集中至陳留、臨淄、下邳等大城新建的“官學”之中。

更在新占的江北諸郡縣頒布嚴令:“凡官學藏書,皆許士民抄錄傳閱,不得阻撓!

各地官學、蒙學,需開‘識字班’,授十五歲以下童子《急就篇》、《倉頡篇》,束修全免!”

各地官學門前,景象令人震撼。

無數寒門子弟,甚至粗布短褐的農夫之子,排著長龍等待入內抄書。

他們自帶粗糙的竹簡、木牘,眼巴巴地望著學庫中堆積如山的典籍。

一個須發花白的老農,顫抖著捧著一卷剛抄好的《論語》殘篇,老淚縱橫:

“俺……俺家祖墳冒青煙了……娃兒能認字了……”

“荒謬!粗鄙之人也配讀聖賢書?”

“這是要掘我士族的根啊!”

暗流洶湧的議論在世家高門深宅中回蕩。

程昱步履生風地走進魏王書房,臉色陰沉:

“大王,有二十七家聯名上書,

言‘寒門驟貴,恐壞禮法綱紀’,請大王收回‘考功郎’之令!

更有流言,言官學開放藏書,將使聖賢之道流於販夫走卒,斯文掃地!”


最新小说: 夢醒來後 病嬌學姐又發瘋?趕緊抱住親一口 我的手術刀,斬斷基因鎖 讓你修五菱宏光,你改裝航母? 歸鄉崛起:我在青山村當首富 重生囤幣,比特幣首富之路 大醫淩然:開局神醫係統激活 要成為最強戰士的我覺醒了召喚師 內娛教母重生九零,港商大佬超旺她 重生2002從收小龍蝦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