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在青州平原邊境的一處藥廬整理草藥——他受魏王劉複所托,在此為冀州逃亡青州的流民診病。
順便驗證劉複傳授的“清創止血”“血管辨識”等新奇醫理。
忽聞外邊外馬蹄聲狂亂,片刻後幾名玄耳閣衛士抬著個血人奔來,正是那被斬去一臂的衛士。
“快!先生看能不能救他!”
領頭衛士急呼。
張仲景俯身查看,見殘肢斷口參差不齊,血雖被草木灰止住,卻已泛出青黑。
然後撿起那截用濕苔蘚裹著的斷臂,指尖探觸皮膚,眉頭緊鎖:
“皮肉尚溫,但經脈已僵,再拖下去……”
“眼下隻能按魏王教的法子試試!”
張仲景當機立斷。
他讓衛士取來烈酒煮沸,又拆出劉複贈予的“細麻線”——這線浸過特殊草藥汁,韌如牛筋卻細如發絲。
張仲景先用銀針刺入殘肢幾處穴位,以“醒脈”之法延緩壞死;
然後剖開斷臂根部,小心翼翼挑出幾縷尚在微顫的青色血管,用溫水反複衝洗,再以特製藥膏塗抹斷口。
——這些之前魏王教授後,隻在牲畜身上試過,失敗率極大,他現在並不是自己冒險出手接續,而是延長手臂活性,去求魏王出手,近距離一觀魏王登峰造極的醫術。
“隻能先‘續其氣’,難續其形。”
張仲景額頭冒汗,用細麻線將斷臂與殘肢的主血管做了個簡易對接,雖無法真正連通血流,卻能借藥膏之力暫鎖生機,
“這樣最多能撐四日,必須到陳留找魏王!”
張仲景早已備好藥箱,裡麵是劉複秘製的“活肌散”和“續命湯”:
“我隨車同行,每隔兩個時辰換一次藥,用銀針刺激穴位保其氣血;你等可快馬先行,向魏王報信,讓他備好全套器具。
另外邀請華醫師到陳留王宮。一塊兒見證魏王登峰造極的醫術。”
衛士們立刻備好三輛馬車,一輛載傷者,張仲景守在旁,不時為斷臂換濕布、施針;
一輛載著那截被特殊草藥養護的斷臂,由專人看管;
另一輛備用,以防萬一!
眾人星夜兼程趕往陳留,一路上馬停人停車不停!
好在有玄耳閣提前打點準備好了,沿途驛站提前準備車夫和馬匹隨時替換。
二日後,車隊行至濟陰郡地界,
這也多虧劉複治下道路修的不錯。
此時斷臂皮膚已現灰敗,張仲景果斷用劉複教的“擴創法”,割去邊緣半寸壞死皮肉,露出新鮮創麵,再敷上“活肌散”。
這一步險之又險,卻讓斷臂多撐了一段生機。
第三日傍晚,當風塵仆仆的車隊抵達陳留魏王府時,華佗已在此等候多時。
張仲景抱著那截被層層藥布裹住的斷臂,對迎出的劉複深揖:
“魏王,我竭儘所能保其數日生機,剩下的……全憑魏王神術了。”
陳留魏王府,燈火徹夜通明。
寬闊的前庭被臨時改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醫道聖殿”。
接到玄耳閣飛鴿急報的劉複,在傷者即將到達陳留城的時候,早已下令全城醫者彙聚王宮。
此刻,庭院四周擠滿了聞訊趕來的醫官、民間名醫,甚至一些好奇的王府屬官,
人人屏息凝神,目光聚焦在中央臨時搭建、被無數火把和燭台照得亮如白晝的“手術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