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竺獻妹,糜貞獲封“美人”。
如同一顆投入深潭的石子,在魏國平靜的水麵上激起了層層疊疊、經久不息的漣漪。
這漣漪迅速擴散,由陳留王宮為中心,波及整個魏王治下,乃至更遠的州郡。
不足半月,“糜竺獻妹,魏王納之”的消息傳遍劉複治下四州後周邊郡縣。
這簡短的消息,在各地官吏、豪族、巨賈耳中,
不啻於一道清晰無比的詔令——一條通往權力核心、穩固家族地位的捷徑已然洞開!
短短時間內,通往陳留的官道變得前所未有的喧囂。
裝飾華美的馬車絡繹不絕,車上載著各地精心搜羅的“瑰寶”。
陳留城內的館驛人滿為患,脂粉的香氣幾乎要蓋過新城的塵土味。
各郡太守、縣令聞風而動,將此視為比勸課農桑更易見效的“政績”。
青州某郡守獻上號稱“琴畫雙絕”的姐妹花;
兗州某縣令則不遠千裡從江東購得一位據說有“沉魚”之貌的歌姬;
豫州一位急於表現的官員,甚至將自己剛及笄的親侄女送入候選之列。
一時間,“選美”成為地方官場最熱門的話題,挖空心思隻為博得魏王一顧。
潁川幾家依附較早但尚未進入核心圈的士族,徐州除糜氏外的其他大族,
乃至一些從河北、荊州新近投靠的家族,紛紛將族中精心培養的嫡女、庶女送入陳留。
這些女子不僅容貌姣好,更受過良好的教育,通曉詩書禮儀,甚至略懂些管家理政之道。
她們代表著家族的期望和籌碼。
一位潁川老族長對即將入宮的女兒叮囑:
“不求專寵,但求在王上心中為家族留下一席之地。”
效仿糜竺者比比皆是。
那些在魏國商業版圖中分得一杯羹,但地位遠不及糜竺的商人,看到了跨越階層的希望。
他們揮金如土,或重金聘請名師教導自家女兒,力求在才貌上脫穎而出;
或四處搜羅奇珍異寶般的絕色,冀望“奇貨可居”。
臨淄、陳留等大城的“美人市”價格被炒得令人咋舌。
一位益州巨商獻上一位肌膚勝雪、異域風情的胡姬,引得眾人側目。
更有江湖草莽、落魄文人乃至雞鳴狗盜之徒,妄圖渾水摸魚。
或拐騙良家,或訓練瘦馬,以次充好,夢想著靠一個“美人”一飛衝天。
一時間,送往王宮的“佳麗”魚龍混雜,良莠不齊。
麵對這洶湧而至的“美人潮”,劉複穩坐釣魚台。
他心知肚明其中的政治意圖和潛在風險,更清楚王後荀采的智慧與胸襟。
他將選美之事全權交予荀采定奪,輕描淡寫道:
“王後賢德,眼光獨到,由她挑選,孤放心。”
這既是對荀采的信任,也是對她的考驗——考驗她能否平衡後宮、穩定朝局,更考驗她的心胸。
荀采欣然領命,笑容溫婉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儀:
“既然王上信任,臣妾自當儘心。”
她深知這份“重任”的分量。
荀采並非善妒之人,但也絕非毫無底線、任由後宮烏煙瘴氣的庸碌之主。
她在宮中設立臨時“采選司”,由幾位德高望重的老尚宮和精明的女官協助,開始了繁複而嚴格的甄選。
僅憑姿色平庸、氣質粗俗者,荀采看都不多看一眼,直接賜予一份體麵的金帛,遣返原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