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呂布、公孫瓚掀起的“零元購”狂潮,如同三股失控的毀滅颶風,在冀州大地上瘋狂肆虐。
曾經象征著秩序、財富與文化傳承的世家塢堡,如今成了軍閥與亂兵眼中最肥美的獵物。
高牆深壘擋不住貪婪的兵鋒,百年積累在刀劍與烈火中化為烏有。
哭嚎、慘叫、求饒、獰笑、兵刃撞擊、房屋倒塌……
這些聲音交織成冀北大地最絕望的交響曲。
在這場前所未有的浩劫中,有一群人格外淒慘,
也格外諷刺——他們正是當初為了逃避魏王劉複在青、徐、兗、豫四州推行的“土地國有”、“清查隱戶”、“抑製豪強”等一係列新政,
而舉家或分支遷往冀州,依附於“寬仁愛士”的袁本初的世家子弟們。
潁川鐘氏、陳留衛氏、汝南袁氏旁支、沛國夏侯氏分支、琅琊諸葛氏遠親、泰山羊氏子弟……
當初選擇北上冀州的四州世家分支或核心成員,數量極其龐大。
他們帶著對劉複“苛政”的恐懼和對袁紹“庇護”的期望,攜帶著部分浮財、典籍和家眷,
在前幾年紛紛湧入相對“安穩”的冀州,散居於鄴城、巨鹿、渤海、清河等地,繼續著他們鐘鳴鼎食、詩書傳家的生活。
袁紹的敗落,讓他們失去了靠山,但冀州廣闊,他們憑借積累的財富和人脈,
尚能在亂世夾縫中求存,甚至暗自慶幸當初逃離了劉複的“魔爪”。
然而,他們做夢也想不到,更大的噩夢才剛剛開始。
呂布的並州狼騎衝進了他們在魏郡的宅院,以“通敵”、“隱匿軍資”等莫須有的罪名,
將數代積累的金銀細軟、珍玩古籍洗劫一空,稍有反抗便刀斧加身。
昔日宴飲唱和、清談玄理的廳堂,成了兵痞們酗酒鬥毆、淩辱女眷的魔窟。
公孫瓚的“討逆軍需司”官吏拿著冰冷的賬簿,帶著如狼似虎的白馬義從,敲開了他們在渤海、河間、安平的塢堡大門。
“助軍捐”的數額高得令人窒息,不交?
立刻就是“勾結袁逆”、“圖謀不軌”的罪名,家產抄沒,主事下獄,甚至闔族遭殃。
百年清譽,在冰冷的刀鋒和蓋著官印的勒索文書麵前,一文不值。
當初汝南袁氏被劉複打包送給袁術,但一開始就有不少汝南袁氏子弟追隨袁紹,還有袁氏的偏遠旁支為了搏一場富貴,跑到了袁紹這裡。
這些人中有不少是在渤海郡的,本來還過的不錯,自從公孫瓚占領渤海後,他們的好日子算是到頭兒了,不過也能活得下去。
但現在公孫瓚突然掀起這場掠奪,真讓他們無以為繼了。
其他世家豪強都被掠奪一空,更何況他們這些袁氏餘孽?
公孫瓚可能想的是掠奪一部分,就當種個韭菜,但他手下可不這麼想,以至於到最後,公孫瓚地盤也和呂布一般無二了。
最慘的是滯留在巨鹿郡的。
袁紹為了軍糧財富,勾結黑山賊洗劫本地世家,這些外來的四州分支更是首當其衝的肥羊。
於毒、眭固手下的黑山賊可不懂什麼潁川鐘氏、在他們眼中,這些都是身上流著油水的“外來肥豬”。
本地世家豪強都不能自保,更何況外來者?
破門而入,搶糧、搶錢、搶女人,稍有價值的男丁被擄去當苦力,老弱病殘則被棄之如敝履,任由其在廢墟中哀嚎等死。
“完了……全完了……”
“袁本初……引狼入室……禽獸不如!”
“呂布、公孫瓚……皆是豺狼!”
“早知如此……當初……當初何必逃離魏王治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