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武領命而去,潘虎看著他的背影,嘴角勾起一絲不易察覺的弧度。
他轉身對韓馥道:
“主公,為防不測,末將願率兵馬駐守館驛附近,名為護衛,實則監視,若袁紹有異動,可立刻控製。”
韓馥連連點頭:
“甚好!就交給潘將軍了。”
就在袁紹逃往常山的同時,冀州討逆盟中來了一批特殊的“新人”。
為首的是一個自稱“曹仁”的年輕漢子,身材魁梧,眉宇間帶著一股沉穩之氣。
他聲稱自己是安平曹氏旁支,家族在安平郡被公孫瓚洗劫,
僅他一人逃脫,聽聞討逆盟複仇,便前來投奔。
“曹仁”正是曹操之子曹昂,他按照魏王和父親的吩咐,冒名冀州小豪強遺孤,混入討逆盟。
不知他怎麼想的,竟然弄了個曹仁的假名……
審榮見他武藝出眾,又熟悉兵法,很快便將他納入核心,讓他統領一支小隊,負責偵查公孫瓚的動向。
與曹昂一同加入討逆盟的,還有十餘名“士族子弟”,他們都是玄耳閣精心挑選的乾練探員。
有的扮作中山李氏的遠親,有的自稱安平劉氏的旁支,個個身份“清白”,履曆“淒慘”,很快便贏得了審榮的信任。
這日,曹昂帶著小隊偵查歸來,向審榮彙報:
“盟主,公孫瓚在癭陶屠城後,正將掠奪的糧草運往河間,護送的兵力不足千人,正是伏擊的好機會!”
他呈上繪製的路線圖,標注得極為詳細。
審榮看著地圖,眼中閃過一絲猶豫。
自從討逆盟壯大後,他總覺得身邊多了些陌生的麵孔,偏偏這些人作戰勇猛。
但眼下複仇心切,他並未深思,當即拍板:
“好!就由你帶隊,劉平、李謙輔佐,務必截下這批糧草,給公孫瓚一個教訓!”
此時的常山,袁紹正躺在館驛中養病,沮授則在暗中聯絡舊部。
他知道韓馥不可信,潘虎更是野心勃勃,唯有儘快集結力量,才能自保。
卻不知他的一舉一動,都早已被潘虎的心腹監視。
信息整理之後,用信鴿攜帶密文信件傳到了陳留王城。
劉複收到潘虎的密報,召集戲誌才、郭嘉商議:
“公孫瓚破癭陶,袁紹入常山,冀州格局已變。
下一步,該讓潘虎動手了。”
戲誌才道:“主公,可讓潘虎暗中支持袁紹聯絡舊部,挑起他與韓馥的矛盾。
待兩人內鬥,潘虎便可以‘平亂’為名,掌控常山兵權,屆時再適當時候公開歸附主公,常山便唾手可得。”
郭嘉補充道:
“同時讓曹昂在討逆盟中推動對公孫瓚的攻勢,吸引幽州軍注意力,為潘虎爭取時間。
這些人太不爭氣,已經抵抗不了公孫瓚了,好在他們已經清洗了不少世家豪強,
我們打進去再以附逆公孫瓚的罪名清洗一遍,冀州就定了。
現在隻待常山到手,主公便可兵進冀州,坐收漁利。”
劉複點頭笑道:“好!就這麼辦。
傳信潘虎,可借韓馥之名,給袁紹送去糧草軍械,助他‘恢複實力’,
再暗中散布袁紹欲奪常山的流言,讓韓馥猜忌。”
袁紹在館驛中收到了韓馥送來的糧草,心中稍安,卻不知這正是催命的毒藥;
韓馥看著密探送來的“袁紹聯絡舊部”的證據,猜忌之心日益加重;
潘虎則在暗中調兵遣將,等待著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