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南鄭。
五鬥米道教主張魯的府邸內,氣氛同樣緊張。
來自北方的檄文和魏軍集結的消息,像烏雲一樣籠罩在所有人的心頭。
張魯召集了文官武將商議。
其弟張衛、武將楊昂、楊任主戰。
“師君!”
楊昂聲如洪鐘,
“魏軍雖強,然我漢中有秦嶺天險,易守難攻!
陽平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隻要我等憑險固守,耗其糧草,待其師老兵疲,必可退敵!”
“沒錯!”
楊任附和,
“我教民眾心虔誠,皆願為師君死戰!何懼他北地兵馬?”
謀士閻圃卻持不同意見:
“師君,楊將軍等忠勇可嘉。
然魏王劉複,非比尋常諸侯。
其掃滅袁紹、呂布、公孫瓚,平定涼州,勢不可擋。
今挾大勝之威,舉國而來,兵精糧足,更有火藥等利器……
硬抗恐非良策。圃聞其對待降者,如馬騰、段煨等,尚且優待。
師君若能舉郡歸附,不僅可保全家室富貴,或仍可領天師之位,受朝廷尊崇,教化一方,豈不勝過兵連禍結,生靈塗炭?”
張魯麵露掙紮。
他既貪戀這割據一方、稱尊道祖的權勢,又深知魏軍的可怕實力。
“容……容我再想想……”
他優柔寡斷的性格再次顯露,無法立刻做出決定。
但為了以防萬一,他還是下令楊昂、楊任即刻率軍前往陽平關及各處隘口布防。
益州,成都州牧府。
劉璋的恐慌比張魯更甚。
他性格懦弱,得知魏軍欲伐漢中,第一反應不是唇亡齒寒,而是慶幸魏軍打的是張魯。
但他同樣害怕:
“萬……萬一魏軍破了漢中,順勢來攻我,該如何是好?”
彆駕張鬆,身材矮小,容貌醜陋,此刻眼中卻閃爍著精光,出列道:
“主公不必過於憂慮。魏軍強盛,張魯絕非其敵。
然我益州有劍閣、葭萌之險,勝過漢中十倍!
魏軍即便得漢中,亦難入蜀。
屆時,主公或可坐觀成敗,甚至……可與魏王交好,共擊張魯殘餘?”
他話中有話,暗中引導。劉璋將信將疑:
“與魏王交好?”
一旁的老將黃權厲聲道:
“主公不可!張彆駕此言差矣!魏王劉複,虎狼之心,天下皆知!
其誌在吞並四海,豈會滿足於一漢中?若漢中失,則蜀地門戶洞開!
當務之急,應急遣精兵,增援白水、葭萌、劍閣諸關,與張魯……至少暫時示好,共禦強敵才是!”
張鬆暗暗冷笑,不與黃權爭辯。
劉璋看看張鬆,又看看黃權,隻覺得頭大如鬥,更加沒了主意,最終隻能含糊道:
“且……且再探聽消息,從長計議……”
散議後,張鬆回到府中,密室之內,法正早已等候在此。
“孝直法正字),”
張鬆低聲道,
“劉季玉昏庸無能,難成大事。魏王雄才大略,其勢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