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祖大營。蔡瑁的心腹幕僚再次秘密來訪,帶來了比以往更加誘人的條件。
“黃太守,蔡都督讓在下再次表明心跡:此次行動,並非為私利,實為拯救荊州於水火!
劉州牧已不省人事,荊州豈能托付於懦弱之子或文聘這種跋扈之將?
唯有如太守這般手握重兵、戰功赫赫的宿將,方能力挽狂瀾!”
“都督承諾,事成之後,願與太守共掌荊州兵馬大權!荊州刺史之位,亦可共推之!
若太守誌在江夏,則可將江夏、南郡乃至南陽部分劃為太守封地,自治一方,僅需名義上尊奉新主即可!
金銀財帛,更是十倍於今日之數!”
黃祖聽著這些令人心跳加速的許諾,呼吸不禁粗重了幾分。
共掌荊州?
自治封地?
這遠比他原先期待的要多得多。
但他畢竟是沙場老將,殘存的理智讓他沒有立刻答應。
“文仲業並非易與之輩,其麾下襄陽兵亦頗精銳。爾等真有十足把握?”
黃祖沉吟道。
“隻要太守您保持中立,不助文聘,則蔡都督控製城門,聯合豪強私兵,加之袁公路麾下千餘人馬,裡應外合,足以快速控製州牧府,擒殺文聘!
屆時大局已定,太守您再以穩定局勢之名出麵,則事半功倍,無人敢不服!
若……若太守願襄助一二,則更可速定乾坤!”
黃祖目光閃爍,心中急速盤算:
若蔡瑁成功,自己可獲巨利;
若蔡瑁失敗,自己按兵不動,仍可辯解為不明情況,謹慎行事,劉表或文聘也未必能立刻追究。
無論如何,自己似乎都穩賺不賠。
“……好吧,”
黃祖終於開口,卻留有餘地,
“屆時,某會視情況而定。若爾等果真能迅速控製局麵,某自然不會袖手旁觀。”
這模糊的承諾,既給了蔡瑁希望,也為自己留下了充足的轉圜空間。
使者滿意而歸。
黃祖則打定了坐山觀虎鬥、伺機收取最大漁利的主意。
袁術也開始了他的行動。
他打著“探訪故舊”的幌子,在蔡瑁提供的名單和資金的幫助下,秘密會見了一些劉表麾下的文官。
這些人多為荊州本土或外來依附的士人,並非蔡、蒯核心,也非韓嵩等氣節之士,處於搖擺狀態。
袁術雖然落魄,但擺起四世三公的架子,談論起天下大勢,尤其是誇大魏國的恐怖和劉表的無力回天來,倒也還有幾分唬人的效果。
“諸位皆乃俊傑,豈不知良禽擇木而棲?劉景升旦夕將死,其子皆不成器。
文聘一武夫,豈能守住荊州?屆時魏軍鐵蹄踏來,玉石俱焚啊!”
“蔡德珪、蒯異度乃識時務之俊傑,已與城外張合將軍暗通款曲,更有黃太守鼎力支持他故意誇大)。
大事必成!此時若助其一臂之力,他日便是新朝元勳!若執迷不悟……唉,恐禍及家門啊!”
袁術直到此時還以為是蔡瑁蒯越聯合黃祖奪權而已,根本沒想到蔡瑁蒯越是真的直接投靠魏王!
他口裡說的蔡瑁蒯越與張合暗通款曲隻是他唬人的把戲,謀士說客的基本能力而已!
但他怎麼也想不到他無意中竟然說出了真相。
不過如此一來效果倒是不錯。
軟硬兼施糊弄之下,加之袁術許下的空頭官爵和蔡瑁提供的真金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