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休走!”
黃忠拍馬舞刀趕來,截住孫策。
“老匹夫看刀!”
孫策毫不畏懼,揮刀迎戰。
兩人刀來刀往,大戰十餘回合,孫策雖勇,兼且年輕氣壯,但對麵黃忠刀沉力猛,經驗老辣,他也難以取勝。
十餘合下來反而落入下風。
張合指揮部下不斷壓縮包圍圈。
眼看江東軍就要再次陷入絕境。
突然,遠處傳來號角聲,呂蒙率領的騷擾分隊得知主力遇伏,不顧一切地前來接應,從外圍發起了進攻。
魏軍一時陣腳微亂。
“趁現在!走!”
孫策奮力逼退黃忠,與周瑜合兵一處,在呂蒙的接應下,拚命殺出重圍,向著江南深處敗退而去。
魏軍追殺了十餘裡,斬獲甚眾,但終究未能留下孫策和周瑜。
經此一役,江東軍最精銳的機動力量遭受重創,士氣大跌。
周瑜的奇謀徹底失敗,江東的局麵更加危如累卵。
儘管挫敗了周瑜的奇襲,並重創其精銳,但魏軍自身也付出了相當的代價,且並未能一舉擒殺孫策或周瑜。
張合、曹操、郭嘉等人清醒地認識到,江東的抵抗意誌尚未完全崩潰,尤其是孫策的存在,依然是江東軍的精神支柱。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曹操評價道,
“孫伯符猶在,周瑜雖敗,其心未死,江東難言速定。”
魏軍並未因一場勝利而急於求成,反而更加穩健。
一方麵,繼續鞏固現有占領區,清剿小股殘敵,推行新政,安撫民心,將占領區真正消化吸收,變為支持前線的基礎。
另一方麵,繼續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如同磨盤一般,緩慢而堅定地向建業方向擠壓。
黃忠、文醜、於禁等將領輪番出擊,不斷攻擊江東軍的一道道防線。
每攻克一處營壘,占領一座城池,都意味著江東的回旋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戰爭進入了最殘酷的消耗階段。
魏軍憑借其無窮無儘的資源和兵力,一點點磨滅著江東的戰爭潛力和抵抗意誌。
建業城中,愁雲慘淡。
曆陽奇襲的失敗和精銳的損失,給了孫權和留守的文武大臣沉重一擊。
原本就暗流湧動的投降勢力再次活躍起來,雖然依舊不敢公開活動,但私下串聯更加頻繁。
前線傳來的幾乎都是壞消息。城池不斷丟失,軍隊不斷減員,糧草物資日益匱乏。
周瑜因為計劃失敗和損失慘重,憂憤交加,竟然一病不起,雖然勉強支撐,但已難以親臨前線指揮,這無疑讓江東的處境雪上加霜。
孫策雖然依舊勇猛,每次出現都能暫時穩定軍心,甚至發起一些戰術反擊,但他個人再勇武,也無法挽回戰略上的巨大劣勢。
他就像一頭被困在籠中的雄獅,空有利爪獠牙,卻難以掙脫越來越緊的束縛。
江東的局勢,正如風中殘燭,雖然仍在燃燒,但火光已越來越微弱,隨時可能熄滅。
魏軍統一的腳步,已然無可阻擋地逼近了最後的終點。
長江南岸,江陵城。
昔日荊州重鎮,如今卻籠罩在無儘的恐慌與絕望之中。
自襄陽陷落、劉表死訊傳來,再到魏軍主力南下,勢如破竹般橫掃江北、突破長江天險,每一個消息都像重錘般敲打在留守江陵的劉琦和退守江夏的王威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