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與這些部族的關係,是穩定交州的關鍵之一。
魏國朝廷對此早有方略。
一方麵,命令接收官員對願意歸附的部族酋長給予賞賜,承認其在一定範圍內的自治權,
但要求其遵守朝廷律法,繳納象征性的貢賦,並送子弟入學陳留,學習漢文化。
另一方麵,對於少數試圖趁政權更迭之機作亂或劫掠的部落,則予以堅決果斷的軍事打擊。
新任的官員到任後,嚴格貫徹了這一政策。
一邊設置市集,與少數民族公平貿易,傳授先進農耕技術,一邊對個彆桀驁不馴、屢屢犯境的部落發動了幾次精準的清剿行動,迅速撲滅了叛亂。
這種恩威並施的手段,很快樹立了魏朝在交州少數民族中的權威,使他們意識到新的中央政權比以往的交州牧更加有力,且願意帶來和平與貿易,反抗的成本遠高於歸順。
在政治招撫和軍事威懾的雙重作用下,交州的權力過渡出奇地平穩。
朝廷派遣的流官體係逐步取代了原本士家壟斷的地方政權,均田令、新的稅製、律法等也開始在交州緩慢推行。
……
旌旗招展,凱歌高奏。
平定交州、完成天下一統的魏王劉複,率領著龐大的得勝之師,浩浩蕩蕩班師回朝,重返闊彆已久的陳留王城。
此時的陳留,經過多年經營和擴建,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普通的郡治,而是名副其實的帝國心臟。
城牆高厚,宮闕巍峨,街道寬闊,商賈雲集,人口繁盛。
得知王師凱旋,幾乎全城傾巢而出,從城外十裡亭一直到王宮門前,道路兩側跪滿了黑壓壓的百姓,歡呼“萬歲”之聲直衝雲霄,其熱烈程度遠超以往任何一次。
劉複乘坐在華麗的金根車上,接受著萬民的朝拜。
他目光掃過一張張激動而虔誠的麵孔,掃過這座凝聚了他無數心血的城池,心中亦是感慨萬千。
從一介貧民到如今掃平六合、混一宇內的王者,這條路充滿了荊棘與屍骸,但也終於走到了頂峰。
盛大的凱旋儀式、獻俘大典、封賞大宴接連舉行,整個陳留都沉浸在勝利與狂喜的海洋中,持續了整整半月之久。
然而,盛宴之後,真正的變革才剛剛開始。
這一日,王宮大殿內,劉複召集核心文武重臣,商議戰後大計。
國相戲誌才、長史程昱、軍師祭酒郭嘉、水軍大都督李勇、以及張合、曹操、黃忠、甘寧、周泰、太史慈等功勳卓著的將領皆在列。
議題很快從論功行賞轉向了國體政製。
程昱率先出列,神色肅穆,朗聲道:
“大王!如今天下歸一,海內混一,此乃亙古未有之功業!
然,名不正則言不順。漢室傾頹,氣數早儘,神器更易,天命已然眷顧大王!
昔日武王伐紂,天下歸周;
高祖斬蛇,大漢肇基。
今大王拯萬民於水火,功高三皇,德披五帝,豈可仍居王位?
臣鬥膽,懇請大王順天應人,早正大位,即皇帝位,以安天下之心!”
此言一出,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頓時激起千層浪。
戲誌才立刻附和:
“仲德公所言極是!
大王功業,遠超秦皇漢武。
豈有天下共主仍稱王之理?
此非為大王一人之榮辱,實為江山社稷之穩固,為億兆黎民之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