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二年公元201年)。
魏王劉複已登基為帝,定國號為宋,改元“開運”,定都開封。
天下初定,中原、江南、巴蜀、涼州、交州儘入版圖,僅餘邊疆零星部族需安撫震懾。
大宋軍力強盛,水師經統一戰爭錘煉更是冠絕天下。
原公孫度占據的遼東郡及漢四郡樂浪、帶方、真番、臨屯)中的樂浪郡部分區域,已在大宋控製下,暫設為安東都護府,成為東征的前進基地。
皇帝劉複為徹底解決邊疆隱患,開拓海疆,彰顯大宋國威,決意東征,將朝鮮半島南部落後臟亂的三韓地區,北部地區,及倭島納入直接統治。
大宋開運二年春,安東都護府旌旗蔽空,舳艫塞江。
來自青州的龐大艦隊與自幽冀陸路開來的精銳步騎於此會師,軍容之盛,威震遼東。
東征大都督、水軍大都督李勇立於點將台上,左首乃陸軍主將、驍騎將軍太史慈,右首則是軍師祭酒郭嘉。
台下,甘寧、周泰、蔣欽等水軍悍將,以及一眾陸軍將領肅然林立。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卻是陣列側翼一支特殊的隊伍——皆由女子組成,雖無重甲,卻個個勁裝結束,手持利刃弓弩,紀律嚴明,英氣逼人。
為首一員女將,身披赤色戰袍,手提一杆方天畫戟——仿呂布兵器而製但略輕,眉宇間既有女子的秀美,更有一股不輸男兒的颯爽英風與隱隱戾氣。
她便是呂布之女,被封為“翎麾校尉”的呂綺玲。
其麾下萬人女兵,多為亂世流離或被赦免之罪眷中選拔出的健壯女子,經嚴格訓練,號為“翎麾營”。
李勇聲若洪鐘,宣讀皇帝劉複詔書,言明東征乃為“彰大宋之威德,綏靖邊陲,開疆拓土”。
隨即,他目光掃過全場,最終落在呂綺玲身上:
“呂校尉!”
“末將在!”
呂綺玲踏前一步,聲音清越而堅定。
“爾部翎麾營,編入中軍序列,負責糧道巡護、營寨警戒、傷員救護,必要時協助攻城!可能勝任?”
“末將必不辱命!翎麾營將士,皆願效死,以報陛下天恩!”
呂綺玲朗聲應答,眼中燃燒著證明自己的渴望。
父親兵敗被囚於陳留工地,是她心中難以磨滅的恥辱,她迫切需要在戰場上用功勳來洗刷。
郭嘉輕搖羽扇,對李勇低語:
“此女性情剛烈,勇武有餘,然經驗不足,需善加引導,置於穩妥之處,亦可激揚士氣。”
李勇微微頷首。
大軍誓師後,即分水陸兩路進發。
李勇親率龐大水師主力,載著太史慈所部兩萬精銳陸軍及大量糧草軍械,自大同江口揚帆南下。
呂綺玲及其翎麾營大部亦隨船隊行動。艦隊劈波斬浪,聲勢浩大。
朝鮮半島南部三韓地域,此時處於馬韓、辰韓、弁韓等眾多部落野人聯盟割據狀態,互不統屬,軍備鬆弛。
宋軍艦隊沿途所遇抵抗微弱不堪。
李勇采取“炮艦開路,登陸懾服”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