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降儀式後,李勇、太史慈率部分軍隊,在邪馬台使臣引導下,前往其核心區域進行了象征性的“巡閱”,以宣示主權。
沿途倭人部落皆俯首帖耳。
大軍在登陸的築紫地區選擇了一處要地,興建鎮倭都尉府營寨,留下兩千水陸軍駐守,首任鎮倭都尉由經驗豐富的將領蔣欽擔任。
李勇水師將定期巡航至此。
待以後發展合適時再改成郡縣。
離島前,宋軍於海邊高地立一巨碑,上刻:
“大宋二年,大都督李勇、主將太史慈,奉天討逆,平定倭島,蠻酋臣服,立碑為記,永鎮倭島!”
字樣,以昭示大宋對此地的宗主權。
深秋,東征大軍滿載榮譽與繳獲,啟航西返。
呂綺玲的翎麾營經曆了海戰、登陸、山林清剿、平原決戰的全過程,已成長為一支真正經曆過血火考驗的精銳力量,其職責仍偏重輔助與特戰。
呂綺玲本人更是憑借軍功和勇武,贏得了“巾幗虓將”的美譽。
一個月後。
開封皇城,今夜燈火璀璨,亮如白晝。
太初宮內,鐘鼓齊鳴,絲竹悅耳。
皇帝劉複為東征凱旋的將士們舉行了盛大的慶功宴。
大殿之內,觥籌交錯,歡聲雷動。
禦廚精心烹製的珍饈美味流水般呈上,宮廷窖藏的美酒斟滿了文武百官和有功將士的杯盞。
劉複高踞禦座之上,麵帶笑容,接受著群臣的朝賀與敬酒。
“眾卿!”
劉複舉杯,聲音洪亮,傳遍大殿,
“東征將士,跋山涉水,跨海揚威,平三韓,滅高句麗,臣服倭島,拓土千裡,揚我大宋國威於海外!
此乃不世之功!朕,敬諸位功臣!”
“萬歲!萬歲!萬歲!”
殿內響起山呼海嘯般的回應,所有將士,無論官職高低,皆激動地滿飲此杯。
這是對他們浴血奮戰最好的肯定。
李勇、太史慈等主要將領被安排在禦前近席,備受榮寵。
劉複逐一嘉獎,加官進爵,賞賜金銀帛緞無數。
就連呂綺玲,因其翎麾營的卓越表現,也被特旨允準參與宴會,位於偏殿女席,獲賜珠冠錦袍,引得無數命婦閨秀羨慕又敬畏的目光。
宴會上,有雄健的樂曲演奏,再現戰場雄風;
也有曼妙的宮廷歌舞,舒緩將士征塵。
功勳將領們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不斷有人上前敬酒,訴說仰慕之情。
整個宴會氣氛熱烈、榮耀、和諧,充滿了勝利的喜悅和帝國的自信。
盛宴直至深夜方散。呂綺玲雖飲了些禦酒,但心緒難平。
榮耀加身固然欣喜,但她心中始終記掛著一個人——她那被囚於開封工地勞動改造的父親,溫侯呂布。
她未換下皇帝賞賜的錦袍,外罩一件征塵未洗的赤色戰袍,點了幾十餘名最親信、同樣經曆了東征血火考驗的女親兵,便徑直向那戒備森嚴、氣氛與皇宮截然不同的工地行去。
工地外圍火光通明,哨卡林立。
守軍認得這位新晉的紅人女將,驗過腰牌後恭敬放行。
一進入工地範圍,空氣中便彌漫著一股汗味、塵土味和隱隱的壓抑感。
雖是夜晚,仍有不少囚犯在監工的看管下進行著夜間作業或整理工具。
呂綺玲的到來,如同一道刺目的亮光劃破了工地的灰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