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將黃忠,雖年近六旬,卻依然精神矍鑠,臂力驚人。
他大部分時間並未親自衝鋒於第一線,而是坐鎮於遼西郡的臨渝城,總督東路軍事務。
當年劉複在南陽招募他時曾許諾,若有機會,當為他運作安北將軍,甚至是征北將軍。
安北將軍的許諾早就兌現,這次劉複趁機也兌現了征北將軍的許諾,任命黃忠為征北將軍。
他的經驗與威望,成為了東路軍最穩固的基石。
黃忠很早就追隨劉複,從黃巾暴亂開始至今,幾近二十年,統兵作戰能力遠超原本曆史時期。
他的用兵,深得“穩、準、狠”三味。
“穩”在於後勤。
他親自督促糧草從遼東、山東半島經海路、陸路源源不斷運抵前線,確保大軍無後顧之憂。
在東路,從未出現過糧草不濟的情況。
“準”在於情報。
他大量派遣斥候,並充分利用玄耳閣在東部的情報網絡,將素利、彌加等部的活動範圍、牧場分布、部落關係摸得一清二楚。
他的大軍行動,總能精準地找到敵人的薄弱環節。
“狠”在於手段。
一旦確定目標,他的打擊毫不留情。
尤其令人膽寒的是他那出神入化的箭術。
曾有數次,東部鮮卑的小股部隊依仗勇力,在陣前挑戰叫罵。
黃忠並不與之廢話,隻是沉穩地取出他的寶雕弓,搭上狼牙箭,於兩百步外,一箭便將那叫囂最凶的鮮卑頭人射落馬下!
箭無虛發,例不虛發!
此舉極大地震懾了東部鮮卑各部,贏得了“神箭老將軍”的威名,令胡人聞風喪膽,未戰先怯。
許多小部落聽聞黃忠大軍將至,又得知其箭術如神,往往望風而降,不敢觸其鋒芒。
如果說黃忠是東路軍的大腦和中樞,那麼太史慈便是其最鋒利的爪牙。
這位來自江東的猛將,性情豪烈,勇冠三軍,最擅長的便是長途奔襲、閃電破敵。
劉複配發給東路軍的宋軍新式騎兵,很大一部分便集中由太史慈指揮。
他將其機動性發揮到了極致。
每每得到黃忠的指令和情報支持,太史慈便如離弦之箭,率領數千乃至上萬精銳輕騎,攜帶數日乾糧,如狂風般卷出邊塞。
他的行軍速度極快,常常能出現在敵人最意想不到的時間和地點。
東部鮮卑諸部相較於軻比能、步度根,更為分散,互不統屬,難以組織起有效的聯合防禦。
這正好給了太史慈各個擊破的機會。
一次,太史慈探知彌加部的主力正在白狼水今大淩河)上遊的一處河穀聚集,似乎企圖西進騷擾中路軍的後勤線。
他當即率八千鐵騎,日夜兼程,繞過丘陵地帶,突然出現在彌加部側翼。
當時彌加部正在舉行祭祀活動,毫無防備。
太史慈二話不說,直接發動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