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大局已定,萬象更新。
但曹操深知,平定叛亂易,長治久安難。
在班師回朝之前,他必須為這片剛剛經曆涅盤的土地,打下穩固的統治根基。
他在金城的臨時帥府內,連日召集涼州新任文武官員,以及被他任命為羌胡都督的俄何、楊駒等人,詳細部署善後事宜。
軍事上,他留下大將徐晃,暫領“涼州諸軍事”,統兵兩萬,鎮守涼州。
其任務明確:
一,繼續清剿可能藏匿於深山荒漠的零星殘匪;
二,護衛西域方向築路工程,確保勞役營穩定與施工安全;
三,彈壓地方,震懾任何可能萌生的不軌之心;
四,輪訓州郡兵,逐步將防務移交地方。
同時,在戰略要地如金城、武威、張掖及通往西域的咽喉處,增築或修繕堡壘軍鎮,常駐精兵。
政治上,他督促新任涼州刺史及各級官員,儘快將朝廷政令推行至州縣基層,恢複並加強戶籍管理,在適宜農耕區推行均田令,鼓勵墾荒。
對於新設立的羌胡都督府及羈縻州,他強調其治理必須在《大宋律》框架之下,並要求徐晃與涼州刺史對其進行監督和引導,逐步推進“王化”。
經濟上,他責令工部“直道監”官員,全力保障向西築路的物資供應與技術支持,務必儘快將水泥路修至玉門關。
同時,指示互市監規範貿易,公平征稅,吸引更多商賈,讓絲路真正成為流淌著財富的黃金通道。
一切安排井井有條,思慮周詳。曹操將其寫成詳細的《涼州善後事宜疏》,準備一並呈送皇帝禦覽。
安排妥當後,時已近秋。
曹操終於下令,除留守部隊外,西征主力大軍拔營啟程,凱旋回朝。
出征時的五萬精銳,曆經數月征戰,雖有傷亡,但更多的是勝利的磨礪,士氣高昂無比。
旌旗依舊鮮明,甲胄染過風霜與血火,更添幾分肅殺與威嚴。
隊伍中,還押解著包括馬超在內的數十名重要俘虜,以及裝載著繳獲戰利品和西域諸國貢禮的大量車隊。
離城之日,涼州官員、士紳百姓以及歸附的羌氐首領紛紛出城相送。
看著軍容鼎盛的王師,回想數月前叛軍的肆虐與如今的安寧,許多人由衷地高呼萬歲,感激王師平定之恩。
俄何、楊駒等新晉都督更是恭敬萬分,一直送出十裡之外。
曹操騎在馬上,回望巍峨的金城城牆和遠處蒼茫的祁連山,心中感慨。
想他曹操,少年時代的至高夢想也不過是做大漢的征西將軍罷了,誰知直到漢滅都沒能實現這個夢想。
如今陛下建立大宋,反倒讓他實現了兒時的夢想。
又想到以前的老大哥袁本初,袁公路,公孫瓚當年多麼意氣風發,誰能想到竟然在工地搬了那麼多年磚,還是陛下仁慈,釋放了他們,現在過得還不錯。
又想到出征前聽說的,前漢皇帝劉協,帶著前皇後開店賣包子,這次回去一定去嘗嘗味道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