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既定,執行便成為關鍵。
劉複的目光最後落在工部尚書身上。
“工部尚書何在。”
“臣在!”
工部尚書連忙出列。
“西域大都護府能否有效行使職權,帝國能否真正掌控西域,係於一路!”
劉複語氣凝重,
“涼州至西域之水泥官道,乃國之命脈,必須不惜代價,全力推進!”
“朕要求,一年之內,路通玉門關!三年之內,路基延伸至樓蘭故地鄯善)!
五年之內,至少要保證通往於闐、車師等主要邦國的乾道暢通無阻!”
工部尚書感到壓力巨大,但也知道此事關乎國運,硬著頭皮道:
“臣遵旨!然……陛下,西域地理複雜,戈壁、荒漠、山巒阻隔,工程艱巨,耗費必將倍增,且勞力……”
劉複打斷他:
“勞力?勞役營中,尚有萬餘戰俘!後續西域若有不服,其青壯亦是勞力來源!
朕要讓他們明白,對抗天朝,唯有勞作至死一途!經費之事,朕會命戶部全力保障,程昱?”
程昱出列:
“陛下放心,北伐之後,休養生息數年,國庫充盈。
且絲路一旦完全暢通,商稅必將大增,長遠來看,投入必能收回!”
作為戶部尚書,他算的是大賬。
劉複滿意地點頭:
“不僅如此。道路沿途,需設立驛站、補給點、巡邏哨所,使之成為連接帝國與西域的牢固鏈條。
要讓西域諸國看到,這條路,不僅帶來財富,更帶來秩序與不可抗拒的天朝威嚴!”
一條以水泥澆築、以帝國意誌驅動的“天路”,即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堅固度,向著遙遠的西方延伸。
朝會散去,各項決議迅速化為具體的政令,通過發達的驛傳係統,發往各地。
龐大的帝國機器再次高效運轉起來。
吏部開始篩選西域大都護的人選;
兵部調兵遣將,籌劃駐軍輪換與布防;
禮部著手擬定西域子弟入學章程;
戶部核算預算,調撥錢糧;
而工部,則成為了壓力最大的部門,無數的物料開始向涼州彙集,圖紙被反複修改,更多的工匠和監工被派往西方,督促進度。
在城外勞役營,馬超、韓遂等人,以及先前俘獲的鮮卑戰俘,在皮鞭和嗬斥下,如同不知疲倦的工蟻,繼續搬磚鑿石。
涼州乃至未來的西域,無數的官吏、軍人、商人、工匠、移民,都將被這條不斷延伸的道路所吸引、所驅動。
財富、知識、技術、文化,將沿著這條路加速流動、碰撞、融合。
劉複獨立於宮城高處,憑欄遠眺,目光仿佛穿越了千山萬水,看到了那條灰白色的巨龍正咆哮著衝向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