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在一旁聽得眼睛發亮,插嘴道:
“那王掌櫃,您這次帶的啥好貨色?”
王掌櫃笑道:“還能有啥,咱們洛陽的陶瓷、仿古銅器,還有一批印刷的佛經、佛像。
西域那邊,信佛的國王貴族不少,這東西好賣!”
關羽聞言,丹鳳眼微睜,沉聲道:
“哦?佛經佛像亦有市場?卻不知我中土道家經典,在西域如何?”
王掌櫃搖搖頭:
“我大宋印刷的佛經字跡清晰,工整,整潔,在西域自然非常受歡迎,至於道家經典嘛,這個……倒是不多見。
西域佛國林立,天竺僧侶往來頻繁,道教嘛……聽聞也有道士西行,但勢單力薄,難成氣候。
幾位若是有門路,或許也是個路子?”
劉備將這話記在心裡,麵上不動聲色,繼續與王掌櫃閒聊,打聽著西域的風土人情、物價行情、需要注意的禁忌等等。
張飛則聽得津津有味,不時發出驚歎或提問,他那大嗓門和急切的模樣,引得茶棚裡其他人頻頻側目。
歇息完畢,隊伍繼續上路。
越往西行,地勢逐漸起伏,景色也開始發生變化。
中原的沃野千裡漸漸被黃土高原的溝壑縱橫所取代,但腳下的水泥官道依舊堅定不移地向前延伸,如同一條灰色的絲帶,纏繞在蒼茫的大地上。
張飛的興奮勁兒過去了一些,開始抱怨起路途的單調和飲食的粗糙。
“大哥,這天天吃乾糧,嘴裡都淡出鳥來了!等到了大城,俺非得好好吃一頓羊肉不可!”
關羽則始終保持著警惕,他時常會策馬跑到隊伍前方的高處,手搭涼棚,仔細觀察前方的道路和兩側的山巒。
他的青龍偃月刀就掛在馬鞍旁,雖然包裹著布套,但那長柄的形狀依舊引人注目。
有他這般謹慎的探查,隊伍避開了幾處可能有險情的地段。
劉備則利用行路的時間,不斷地在腦中完善著他的“商業藍圖”。
他反複推敲著攜帶的貨物哪些可能暢銷,哪些可能需要調整;
設想著到了西域如何打開局麵,是直接設店,還是尋找當地的合作夥伴;
更重要的,是如何將“桃園義舍”的信譽打出去。
他認為,在人生地不熟的異域,信譽可能比一時的利潤更為重要。
“二弟,三弟,”
一次宿營時,劉備對著篝火邊的關張二人說道,
“我等初至西域,不可急功近利。首要之事,乃是站穩腳跟,摸清門路。
價格可公道,交割須守信。
即便一時利薄,甚至小有虧損,也要將這‘義舍’之名立起來。
如此,方能有長久之利。”
關羽點頭:
“大哥深謀遠慮。西域諸國,情況複雜,若無信譽,寸步難行。”
張飛雖然更惦記著儘快賺錢,但也知道大哥說得在理,甕聲甕氣地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