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青州日報主編王磊也湊了過來,看完證詞後,眉頭緊鎖:
“這劉備的崛起之路,果然沒那麼乾淨。
《開封晚報》隻報喜不報憂,咱們若是把真相捅出去,肯定能引起轟動!”
兩人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心動。
畢竟,比起附和主流輿論,揭露“傳奇”背後的陰暗麵,更能吸引讀者,也更能樹立報紙的“敢說真話”的形象。
幾天之後的下午,青州日報和徐州日報就推出了“號外”,標題直指劉備:
《獨家爆料!玄德商行崛起秘辛:忘恩負義,排擠舊友!》
《從聯合商隊到獨霸一方:劉玄德的“魄力”背後,是兩位合作者的血淚!》。
報紙上不僅刊登了張朱的證詞,還附上了劉璋的簽名佐證,
甚至找到了當年跟隨張朱、劉璋返回中原的老夥計,匿名講述了劉備如何分化商隊的細節。
消息一出,開封城瞬間炸了鍋。
上午還在誇讚劉備“有魄力”的百姓,下午就開始議論紛紛:
“原來劉備是這麼發家的?也太不地道了吧!”
“排擠老搭檔,獨吞生意,這算什麼英雄?”
“虧我還覺得他是個傳奇,原來是個小人!”
茶館裡,原本爭論劉備“是否能超越顏良”的人們,話題瞬間變成了“劉備該不該這麼對張朱和劉璋”。
有人覺得“商場如戰場,手段狠點正常”,也有人反駁“就算是商場,也得講信義,不能忘恩負義”。
雙方各執一詞,吵得麵紅耳赤。
而這一切,都沒逃過劉複的眼睛。
禦書房裡,李德全正拿著剛送來的青州日報和徐州日報,小心翼翼地遞到劉複麵前:
“陛下,您看……這張朱和劉璋,把劉備的老底都給掀了。”
劉複接過報紙,饒有興致地看了起來,嘴角還帶著一絲笑意:
“哦?這張朱倒是有點膽子,敢跟劉備叫板。”
“陛下,要不要下令讓這兩家報紙停刊?
畢竟劉備現在是西域商路的重要人物,鬨得太難看,怕是會影響商隊西行的積極性。”
李德全問道。
劉複放下報紙,擺了擺手:
“不必。讓他們鬨去。”
他靠在椅背上,慢悠悠地說道,
“朕倒要看看,這劉備是怎麼應對的。再說了,有爭論才有熱度,才能讓更多人關注西域商路。至於信義……”
他輕笑一聲,
“讓百姓們自己判斷,比朕下旨定論,有意思多了。”
李德全恍然大悟,連忙躬身道:
“陛下聖明,臣明白了。”
接下來的幾日,開封的報紙徹底陷入了“劉備之爭”。
《開封晚報》雖然沒有直接反駁張朱的爆料,卻刊登了多篇“專家評論”,稱“商場競爭本就殘酷,
劉備的決策是為了商隊更好的發展”“若不是劉備力排眾議,玄德商行也走不到今天”,試圖為劉備挽回形象。
其它各州說法也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
劉備也是花了大筆公關費的。
而青州日報和徐州日報則步步緊逼,不僅連續刊登張朱、劉璋的補充證詞,
還找到了當年因為沒有將玉石賣給劉備而被劉備排擠的於闐小礦主的親人,那小礦主的親人正好在開封。
報紙方麵就找出了他。
講述劉備如何“壟斷玉石貨源”,甚至挖出了劉備在富樓沙“低價收購軍方劣質藥材,摻假賣給安息商人”的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