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戈!哪裡逃!”
呂布大喝一聲,方天畫戟朝著慕容戈的後心刺去。
慕容戈急忙轉身,揮舞著長刀抵擋。
可他的武藝在呂布麵前,簡直如同孩童般可笑。
隻聽“鐺”的一聲巨響,慕容戈手中的長刀被方天畫戟震飛,虎口鮮血直流。
還沒等慕容戈反應過來,方天畫戟已經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你……你不能殺我!我是焉耆王的盟友!”
慕容戈嚇得渾身發抖,大聲求饒。
呂布冷笑一聲:
“焉耆王?他很快也要向我大宋臣服了!你這種頑抗之徒,留你何用!”
話音未落,方天畫戟一揮,慕容戈的頭顱便滾落在地,鮮血噴濺了一地。
“慕容戈已死!降者不殺!”
呂布用方天畫戟挑著慕容戈的頭顱,高聲呐喊。
澗內的嘍囉們聽到喊聲,又見首領已死,紛紛放下武器,跪地投降。
就在這時,高順率領的“陷陣營”也攻到了澗口,見澗內已經平定,便派人肅清殘餘的抵抗勢力。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鷹愁澗內。
呂布站在赤兔馬上,手持方天畫戟,目光掃過投降的嘍囉們,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這場戰鬥,乾淨利落,不僅拔除了“沙裡飛”的老巢,更震懾了西域的所有勢力——
大宋飛將的威名,從此將傳遍西域。
高順走到呂布身邊,抱拳道:
“呂將軍勇武,末將佩服!此次鷹愁澗大捷,定能讓西域所有勢力不敢再與我大宋為敵!”
呂布哈哈大笑:
“高將軍客氣了!接下來,該輪到焉耆、龜茲那些家夥了!
咱們得讓他們知道,反抗我大宋,隻有死路一條!”
兩人相視一笑,眼中都充滿了對未來的信心。
鷹愁澗之戰的勝利,隻是大宋統一西域的第一步。
接下來,他們將繼續揮師西進,徹底掃清所有障礙,讓蔥嶺以東,真正成為大宋的領土。
大宋十五年夏,一道八百裡加急的捷報,從西域高昌城出發,沿著剛剛疏通的驛站,日夜兼程,直奔開封。
此時的開封,“三商互撕”的輿論戰正處於白熱化階段。
劉備剛剛在《開封晚報》上發表了一篇長文,聲淚俱下地“澄清”自己年輕時“販履織席”是“為了贍養母親,自食其力”,
並非“揮霍家業”;
劉璋則聯合了幾位益州舊吏,在《益州舊聞報》上發表文章,
聲稱其父劉焉當年“私造車駕”隻是“儀仗逾製”,並無“不臣之心”;
張朱也不甘示弱,在《徐州日報》上刊登了“證據”,
說劉備在富樓沙“摻假藥材賣給安息商人”,賺了“黑心錢”。
開封的百姓們早已習慣了每天看三方互罵的新聞,街頭巷尾,茶館酒肆,到處都是討論的聲音。
報童們也樂得其所,每天的報紙都能賣得一乾二淨。
然而,這一切,都在捷報抵達開封的那一天,被徹底改變。
五月十二日清晨,《開封晚報》的頭版依舊像往常一樣,左邊刊登著劉備、劉璋、張朱三方論戰的最新內容,標題是《三商互撕再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