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看著遠處巡邏的宋軍,眼中閃過一絲羨慕:
“這般軍紀嚴明、裝備精良的軍隊,方能鎮住西域。
有他們在,商路才能真正安穩。”
商隊繼續東行,進入疏勒縣境內。
沿途的景象讓他們愈發驚訝——原本的西域城邦,如今都換上了大宋的縣衙牌匾;
路邊的田地裡,中原的農具正在翻耕土地;
甚至連孩子們都在學堂裡誦讀,朗朗書聲回蕩在村莊上空。
“真沒想到,短短一年,西域竟有如此巨變。”
伏壽看著這一切,輕聲感歎,
“以前總聽人說西域是‘化外之地’,如今看來,已是大宋的疆土了。”
劉協點頭:
“是啊。
設縣置官,推行教化,這才是長治久安之道。
陛下能做到這一步,確實不易。”
大宋十五年冬,劉協、趙雲的商隊終於抵達敦煌。
這座絲路咽喉之城,如今已成為大宋西域都護府的重要據點——城牆被重新加固,高達數丈,牆麵用水泥抹平,堅不可摧;
城門處,宋軍士兵身著鎧甲,手持長槍,仔細查驗每一支過往的商隊;
城內的街道拓寬了數倍,兩旁的商鋪鱗次櫛比,
中原的綢緞莊、瓷器店與西域的珠寶鋪、香料行相鄰而居,一派繁榮景象。
“這敦煌,比去年我們來時,熱鬨了一倍不止。”
劉協勒住駱駝,看著眼前的景象,眼中滿是驚歎。
商隊剛進入城門,便有一名商人認出了趙雲,高聲喊道:
“那不是趙掌櫃嗎?‘白袍神將’趙雲!”
話音剛落,周圍的人群瞬間圍了上來。
“真的是趙掌櫃!你看他那杆長槍,跟說書先生說的一模一樣!”
“趙掌櫃,你在安息殺叛軍的事,能不能給我們講講?”
“劉掌櫃也來了!
聽說劉掌櫃跟著趙掌櫃一起在安息曆險,太厲害了!”
人群越聚越多,將商隊圍得水泄不通。趙雲雖不善言辭,卻也不得不停下腳步,抱拳向眾人致意。
劉協則微笑著與大家寒暄,偶爾回答幾句關於安息風土人情的問題,氣氛熱烈。
“讓一讓!都護府的人來了!”
人群中突然傳來一聲高喊,眾人紛紛讓開一條路。
隻見幾名身著官服的人快步走來,為首的是敦煌縣丞王彥,他對著劉協拱手行禮:
“在下敦煌縣丞王彥,奉呂都護之命,在此等候劉掌櫃與趙掌櫃。
都護聽聞二位歸來,特意吩咐在下備好宴席,為二位接風洗塵。”
劉協連忙回禮:
“縣丞客氣了。我等隻是途經敦煌,怎敢勞煩都護與縣丞?”
“劉掌櫃說笑了。”
王彥笑道,
“趙掌櫃在安息力保商旅、斬殺叛將,為我大宋揚威,都護多次在府中稱讚。
今日二位到來,乃是敦煌之幸,宴席早已備好,還請二位移步。”
盛情難卻,劉協與趙雲隻好應允。
隨著王彥來到都護府下設的驛館,院內早已擺好了宴席,西域都護府的幾名將領也已等候在此。
席間,眾人頻頻向趙雲敬酒,詢問安息之戰的細節。
“趙掌櫃,聽說那叛軍首領索羅亞蒂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您真的一槍就把他殺了?”
一名將領好奇地問道。
趙雲放下酒杯,淡然道:
“不過是趁其不備,僥幸得手罷了。
真正厲害的,是蘇錫安城的百姓與商旅,若不是他們同心協力,僅憑我一人,也守不住城池。”
眾人聞言,更是敬佩——趙雲不僅勇武,還如此謙遜。
王彥笑著說道:
“將軍過謙了。如今敦煌的茶館裡,說書先生都在講《白袍神將安息平叛記》,場場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