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內部貿易調整初見成效,經濟韌性大大增強之際,王淩峰收到了來自方臘的一封密信。信中,方臘不僅對近期貿易合作表示滿意,更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提議:希望與梁山進行更深層次的“技術合作”,特彆是關於“突火槍”的製造技術,他願意用其控製區內一處重要銅礦的開采權作為交換。這個提議,瞬間在王淩峰和核心層之間,激起了巨大的波瀾。
獨龍崗議事堂內,氣氛凝重。那封方臘的親筆信在王淩峰、朱武、蔣敬、林衝、吳用等核心頭領手中傳閱。信中的內容清晰而誘人:方臘明確表示,深知梁山火器犀利,尤其是“突火槍”,在曆次戰鬥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他願以麾下控製的、位於浙西的“銅官山”大型銅礦的五年開采權,換取“突火槍”的完整製造技術,包括圖紙、工藝流程及工匠指導。
蔣敬首先從經濟角度發言,語氣帶著難以抑製的興奮:“頭領,軍師!銅官山乃江南有名的大銅礦,若能得五年開采權,我梁山鑄錢、造炮、乃至日常器用所需之銅,將再無匱乏之憂!此乃戰略重資啊!”作為大管家,他太清楚穩定銅料來源對梁山軍工和金融意味著什麼。
然而,林衝立刻表示了強烈的擔憂:“不可!頭領,軍師!突火槍乃我梁山克敵製勝之利器,立寨之根本!豈可輕易授人?方臘雖為盟友,然其勢大,若得其技,如虎添翼,他日若與我反目,豈非自掘墳墓?”作為軍事主官,他深知技術優勢的重要性。
武鬆、魯智深等將領也紛紛附和,認為此舉風險太大。吳用則撚著胡須,沉吟道:“方臘此請,看似公平交易,實則暗藏機鋒。他或以銅礦為餌,窺我核心機密;或欲借此壯大自身,應對朝廷壓力。然,若斷然拒絕,恐傷盟友和氣,方臘若轉向朝廷,於我大為不利。此事,兩難啊。”
朱武羽扇輕搖,緩緩分析:“利弊皆巨。利在,得銅礦可固我根基,尤其未來若大規模鑄炮,銅料不可或缺。且此舉可極大增強與方臘的同盟關係,使其更深地綁定在我梁山戰車之上。弊在,確如林教頭所言,有養虎遺患之險。關鍵在於,如何權衡,以及……如何‘有控製’地輸出技術。”
所有人的目光最終都聚焦在王淩峰身上。這個決定,關乎梁山未來的戰略走向和安危。
王淩峰沉默良久,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目光深邃。他權衡著利弊:銅礦的誘惑是實實在在的,能解決原材料瓶頸。而突火槍技術,雖然後裝槍和火炮才是未來,但目前的突火槍,技術門檻其實並非高不可攀,關鍵在於火藥配比、槍管鍛造和標準化生產流程。完全封鎖,或許能拖延時間,但絕非長久之計。真正的優勢,應在於持續的技術迭代和創新速度。
他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決斷:“方臘之請,可應,但不可全應!技術可給,但須加以限製,且要換取最大利益,並設下羈縻!”
他詳細闡述策略:
“第一,技術分級輸出。突火槍技術,可分‘基礎版’與‘進階版’。此次交易,隻提供‘基礎版’,即當前我軍裝備的製式突火槍圖紙和基礎工藝流程,足以讓方臘仿製出堪用的火器。但關鍵的火藥最佳配比、槍管熱處理的核心工藝、以及更先進的‘後裝速射’和‘火炮’概念,絕不外泄!此為保留我技術代差優勢之底線。”
“第二,附加嚴苛條件。銅礦開采權必須確保安全,我需派兵駐守礦場,並派遣工匠全程監督開采。此外,方臘需承諾,未來五年內,其產出的銅料,除自用外,需優先、並以優惠價格供應我梁山。此乃將資源命脈部分掌控於我手。”
“第三,深化捆綁。可借此提出,雙方建立‘聯合軍工坊’,位於雙方勢力交界處,共同研發改進火器。名義上共享成果,實則我可掌控研發方向,並吸收方臘方麵的工匠智慧,取長補短。”
“第四,政治交換。要求方臘在朝廷可能發動的聯合征討中,必須與我梁山共同進退,且在其控製區內,為我梁山商隊提供更大便利,並協助推廣‘梁山通寶’。”
此策一出,眾人皆眼前一亮。朱武讚道:“妙哉!如此,既得實利銅礦),又控風險技術保留、駐軍監控),更深化了同盟聯合研發、政治捆綁),可謂一石三鳥!”
蔣敬補充道:“還可要求方臘以現銀或糧食支付部分技術轉讓費用,以及聯合工坊的初期建設資金。”
林衝等人細想之下,也覺得此方案最大程度降低了風險,便不再反對。
計議已定,王淩峰命吳用起草回信,並派能言善辯、熟悉方臘情況的“神行太保”戴宗為使,攜密信前往方臘處談判。
談判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方臘及其謀士團亦非庸才,對梁山提出的駐軍、控製銅料流向等條件心存疑慮,雙方就技術細節、合作模式、價格等展開了數輪激烈的交鋒。戴宗依據王淩峰授予的底線,據理力爭,充分闡述了合作對雙方抗宋大局的益處,並暗示若合作不成,梁山亦可尋求與田虎或王慶進行類似合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終,方臘考慮到朝廷壓力日益增大,迫切需要提升軍力,且銅礦雖重要,但短期內其自身軍工體係難以完全消化,與梁山合作能快速形成戰鬥力,遂做出重大讓步。雙方達成協議:
梁山向方臘提供“梁山乙型”突火槍全套製造技術基礎版),並派遣十名熟練工匠指導半年。
方臘開放銅官山礦場,允許梁山派遣一支五百人的護衛隊駐守,並享有五年開采權,產出銅料按市價七折優先供應梁山。
雙方在睦州邊境設立“江南聯合軍工坊”,梁山出資六成,方臘出資四成,共同研發新式火器,成果共享但核心技術由梁山掌控)。
方臘承諾與梁山締結攻守同盟,並在其境內大力支持梁山貿易。
協議簽訂的消息傳回梁山,王淩峰立即下令落實。蔣敬組織人手和資金,林衝選派精銳士卒組成礦場護衛隊,工坊抽調得力工匠準備南下。很快,第一批梁山的技術人員和護衛隊伍開赴江南,銅官山的優質銅料也開始源源不斷運回梁山。
而方臘在得到技術後,憑借其控製區內的工匠基礎和資源,果然迅速建立了初步的火器生產線,軍隊戰鬥力顯著提升,在與官軍的局部衝突中開始占據上風,對梁山更加倚重。
王淩峰站在芒碭山工坊前,看著新運到的、泛著紫紅色光澤的銅料被投入熔爐,對身旁的朱武道:“軍師,你看,用一項我們即將淘汰的技術,換來了戰略資源和穩固的盟友。這筆交易,值了。真正的利器,永遠在我們的腦子裡和正在研發的工坊裡。”
朱武深以為然:“以術易物,以利結盟。頭領此舉,已將同盟關係從鬆散的利益交換,提升到了休戚與共的深度捆綁。方臘得了眼前之利,而我梁山,所得乃是未來之基。”
自此,梁山與方臘的關係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雙方的命運更加緊密地聯係在一起。而梁山,通過這次大膽的技術輸出,不僅壯大了自身,更在波瀾壯闊的天下棋局中,落下了一枚影響深遠的棋子。
喜歡水滸:爆殺宋江,再造梁山請大家收藏:()水滸:爆殺宋江,再造梁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