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信息末尾的那個符號,像一柄冰錐刺入我的視線。
圓圈,內三點,三角排列。奶奶的古籍中稱其為“巢穴之印”,標記著血脈源頭的呼喚,或極度危險的陷阱。通常兩者並存。
我盯著手機屏幕,指尖冰涼。陳浩不可能知道這個符號。
除非控製他的東西,或者他背後的勢力,對我們家族的了解遠超預期。
回複與否,都是一個兩難選擇。不回複,可能錯過探查“巢穴”真相的機會;回複,則明確告訴對方我認出了這個符號,暴露更多底牌。
需要一種模棱兩可的回應。
我打字回複:“學長你好些了嗎?剛才嚇到我了。明天什麼時候方便?”語氣保持關切,完全不觸碰那個符號,仿佛根本沒看見。
等待回複的間隙,我將那隻捕獲的機械甲蟲轉移到加固的玻璃觀察盒中。
它約有指甲蓋大小,外殼是一種暗啞的金屬質感,複眼結構複雜,此刻一動不動,像精致的模型。
但在紫外線燈下,它外殼浮現出極其細微的、類似集成電路的紋路,與我手臂皮下偶爾閃過的紋路有某種令人不安的相似性——仿佛是科技對生物特征的拙劣模仿。
我用隔離鑷子極輕地觸碰它的一條腿。
哢噠。
幾乎瞬間,甲蟲腹部裂開一個微孔,射出一道看不見的高頻脈衝!
我早有防備,頭迅速後仰,同時左手腕表釋放出預設的抵消波。
兩股無形能量在空氣中對撞,發出幾乎聽不見的嗡嗤聲。
脈衝被擋住了,但腕表屏幕閃爍了一下——能量強度超出預期。
這不是簡單的監視器,是武器。
甲蟲一擊不中,再次沉寂。
我注意到它射出的脈衝方向微微偏離了我的頭部,更像是……瞄準了我手中的鑷子?或者說,是鑷子夾著的它自己的腿。
測試嗎?還是某種定位或自毀機製?
手機震動,陳浩回複了:“晚上九點,舊校舍東側門。一個人來。很重要。”
舊校舍。東側門靠近那片半地下區域。時間安排在夜晚。ing“陷阱”。
但我體內的蟲群卻傳來一種異常的興奮感,不是饑餓,而是一種……被召喚的悸動。仿佛那個地方,那個符號,觸動了血脈深處的某種本能。
“巢穴”。
我回複:“好的,學長。注意安全,明天見。”
放下手機,我再次審視那隻機械甲蟲。它依然靜止,但複眼在特定角度下,似乎閃過一絲極微弱的綠光,與陳浩瞳孔中的光點相似。
用激光顯微探頭掃描其外殼,分析材質成分;連接低頻能量分析儀,嘗試捕捉其內部結構;小心翼翼采集其關節處微量的潤滑劑樣本。
兩小時後,初步結果出來:
·外殼材質:一種未知的生物陶瓷合金,具有能量導性。
·內部結構:超微型能源核心,結構精密,非當前主流科技所能製造。
·潤滑劑:含有微量的生物信息素成分,與我在通風口采集到的熒光殘留物部分匹配。
·能量簽名:與舊校舍檢測到的持續傳輸信號同源。
結論:這東西的技術水平極高,且與舊校舍、以及可能入侵我公寓的勢力直接相關。
舊校舍裡到底藏著什麼?一個實驗室?一個製造工廠?還是……某種意義上的“巢穴”?
晚上九點,舊校舍東側門。我必須去,但絕不能按照對方的劇本走。
提前偵察是必須的。
下午四點,我再次來到舊校舍附近。
這次我做了更充分的準備:偽裝成校園維修人員的寬鬆工裝,能量屏蔽塗層奶奶給的古法配方,混合特殊礦物粉和蟲蛻粉末),還有能乾擾大多數電子傳感器的便攜裝置。
我選擇從遠離正門的西北角接近,那裡樹木茂密,視野受阻,但也意味著監視可能更薄弱。
果然,在舊校舍西北牆根下,我發現了一個被廢棄的通風口,柵欄鏽蝕嚴重。
輕輕一拉,竟無聲地打開了。一股混合著黴味、塵土和某種微弱化學藥劑味道的空氣湧出。
通道狹窄,僅容一人匍匐通過。內部黑暗,但我的眼睛能適應極低的光線。
爬行了大約十米,前方出現微光和一個更大的空間。我小心翼翼探出頭。
下麵似乎是一個廢棄的地下儲藏室,但被改造過。
牆壁覆蓋著金屬板,房間中央放置著一台造型奇特的儀器,發出低沉的嗡嗡聲,連接著數根管子通向天花板。空氣中漂浮著極其細微的、類似花粉的顆粒,散發著那種熟悉的斂息草和信息素混合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