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奇搖了搖頭,不再多想,兩眼一閉又陷入了修煉之中。
春去秋來,對於世界來說隻是一呼一吸間。
對於整個武林來說,不過是掌門人進行了幾次小小的交替。
武林中的大部分人,已經經曆了生老病死,與世長辭。
但是隻有一個例外。
便是那寶峰寺的住持,亦塵。
亦塵老和尚,今年已經整整100歲,自從少年出家以後,便已忘卻了凡塵,對於生日之類的俗事,早已不再記得。
可江湖中人不知道從哪裡打聽到此事,都叫嚷著要來祝壽,也不知道打的什麼主意?反正就是被一一打發。
但是寺內的眾人卻不乾了,跟隨師父如此之久,竟然沒有人知道師父的生辰,連跟隨時間最久的一位師兄,今年已經60來歲,也是不知。
大家都是估摸著算大概八九十歲的樣子,誰知還差幾天的光陰就整整100歲了,非要給他來一個內部的慶祝活動。
老和尚自然是不肯,豈能斷了自己的修行,但是架不住門下弟子的熱情,選了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
要慶祝,你們自個慶祝就行了!是你們自己的事情,我每天該做哪些事情還是哪些事情,太過的強求於你們,就是一種貪。
門下的弟子對於如何慶祝也是有好幾個方案。
不同於俗世中的樣子,每一次過生日便是一次盛大的聚會。
比如有錢的老爺們大擺酒席,吃吃喝喝。
沒錢的小百姓們,做個拿手菜,邀請三五個至親,喝上幾杯小酒,樂嗬樂嗬。
或是那高高在上的皇帝,大赦天下,永不加賦,與天同樂。
可這寺廟內沒有太多的錢財,更是有很多的禁忌,能做的事情不是很多,排除掉了不少。
最後定下的大事無非就是布施行善,而小事就是那非慧小和尚所說的,親自給師父煮一碗群菇素麵。
這小和尚不再是當年的小和尚,已經三十來歲,彆看他還年輕,這些年已經走遍了大江南北。
最讓他印象深刻的就是各個寺廟裡的素食素麵,尤其是那一碗群菇素麵,更是讓他印象深刻,苦苦求了那火房的火頭坨不少的功夫,才願意將做法教給他。
這寶峰寺的後山之上也長有不少的鮮菇,種類還不少,火房的師兄們也會常常采來吃,這小和尚利用閒時也采摘了不少,偷偷的把他曬成了乾的,就準備什麼時候給師傅做一碗嘗嘗,這不,機會來了。
眾弟子都是寫了告示,在城鎮都貼了一遍。
寺廟準備,布施行善,免費施如意粥,祈福事事如意,身體健康。
頭天夜裡眾弟子都是一夜未睡,都在準備如意粥的材料。
第2日,剛一開山門,門口便排起了長隊,都是附近的百姓前來品嘗,眾位弟子也就忙了起來。
而這位老住持亦塵,每三天都會登一次寶峰寺後麵的寶峰山,今日剛好是例行的一天。
早上,天不亮就已經獨自起床,也沒有去打擾眾人。
稍一洗漱,就往後山的方向走去。
這後山平常並不對外開放,隻供門人弟子練功,打坐之用。
路途並不是很陡峭,但都是些彎彎繞繞。
像這些年輕的小比丘們,爬上山頂也僅僅需要兩個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