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裡啪啦——!”
除夕的清溪鎮安置區,剛過黃昏,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就炸響在雪後的夜空。鵝毛大雪下了一整天,把屋頂、路麵、樹梢都裹得嚴嚴實實,像鋪了一層厚厚的白絨毯。林家小院的鐵門上,貼著曉陽親手寫的紅春聯,“和順一門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橫批“家風傳家”,紅得耀眼,把皚皚白雪襯得格外清亮。
小院裡暖融融的,鐵爐燒得正旺,鬆木的清香混著廚房裡飄出的燉肉香、餃子香,漫滿了每個角落。客廳裡,八仙桌被擦得鋥亮,趙秀蘭正和陳慧一起包餃子,麵團在兩人手裡揉得光滑,餡料是曉陽愛吃的白菜豬肉餡,還有林老太偏愛的韭菜雞蛋餡,一排排飽滿的餃子整齊地擺在蓋簾上,花邊捏得精致,像一個個小元寶。
“陳慧,第一次在咱家過年,彆拘束,就當在自己家一樣。”趙秀蘭捏著餃子邊,笑著說,“你看曉陽,都快把臉埋進餡盆裡了,生怕你包得比他快。”
陳慧臉頰微紅,手裡的餃子捏得更認真了,嘴角卻忍不住上揚:“嫂子,我不拘束,你們都太好了。這餃子我包得不好看,你彆笑話我。”
“好看!比建業叔包的強多了!”曉陽舉著個歪歪扭扭的餃子湊過來,“陳慧姐,你看我包的‘元寶餃’,其實是‘元寶塌’,我爸說我包的餃子煮出來肯定漏餡。”
全家都笑了,林建國坐在旁邊擇菜,笑著說:“漏餡也沒事,自己包的,吃著香。”他剛從家具廠回來,身上還帶著淡淡的木屑味,手裡的青菜擇得乾乾淨淨,根根翠綠。
林老太坐在藤椅上,手裡拿著針線,給陳慧縫的紅鞋墊快完工了,針腳細密,上麵繡著小小的鴛鴦:“陳慧,以後你就是咱林家的人了,過年就得熱熱鬨鬨的。咱林家沒啥規矩,就一條——和睦踏實,一家人勁往一處使,日子就沒有過不好的。”
建業坐在陳慧旁邊,幫她遞擀麵杖,眼神裡滿是溫柔:“我跟陳慧商量好了,明年結婚後,就把五金店的線上業務再拓展拓展,爭取多賺點,以後好好孝敬媽和哥嫂。”
曉梅從市區回來,穿著紅色的羽絨服,手裡拎著給每個人的禮物,一進門就喊:“爸、媽、奶奶,我回來啦!給你們帶了市區最火的糖糕,曉陽,你的科普漫畫也買了新的!”
曉陽眼睛一亮,扔下手裡的餃子皮就衝過去:“姐!你可算回來了!我等你一起貼福字呢!”
一家人熱熱鬨鬨地忙著,貼福字、掛燈籠、擺飯菜,小院裡的笑聲蓋過了外麵的鞭炮聲。剛把最後一道紅燒魚端上桌,院門外就傳來了輕輕的敲門聲,聲音帶著點猶豫。
趙秀蘭去開門,門口站著的是張嬸。她穿著件舊棉襖,手裡拎著個空籃子,臉上帶著尷尬的笑:“秀蘭,建國,我……我來問問,你們家有多餘的餃子餡嗎?我家倩倩說想吃餃子,我忘了買肉了。”
客廳裡的熱鬨瞬間靜了一下。張嬸家今年依舊冷清,女兒倩倩在家啃老,兒子躲在外地躲債,年夜飯就炒了兩個青菜。之前她總說林家的酸話,現在卻上門求助,臉上滿是不自在。
“有有有,你等著。”趙秀蘭沒多想,轉身去廚房,用保鮮袋裝了滿滿一袋白菜豬肉餡,又拿了一摞餃子皮,“這些夠你和倩倩包一頓了,不夠再來拿。”她還從桌上撿了些糖糕、紅燒肉,塞進張嬸手裡,“過年了,帶點回去給倩倩嘗嘗,都是自家做的。”
張嬸接過東西,嘴唇動了動,想說謝謝,卻沒說出口,隻是紅著眼圈點了點頭,轉身匆匆走進了風雪裡,雪地裡留下一串淺淺的腳印,顯得格外孤單。
曉陽看著她的背影,小聲說:“張嬸也挺可憐的,要是她兒子不賭錢,倩倩不啃老,她家也能好好過年。”
林老太歎了口氣:“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鄰裡之間,能幫就幫一把。咱林家過日子,不記仇,隻記情,踏實和睦才是根本。”
剛坐下準備開飯,又有人敲門,這次是李叔。他穿著件洗得發白的保安製服,手裡拎著袋蘋果,臉上帶著憨厚的笑容:“建國,秀蘭,我來給你們拜年了!”
李叔現在踏實當保安,兒子的高利貸還得差不多了,整個人精神了不少。他走進屋,搓著凍紅的手,烤著火說:“今年多虧了你們,幫我兒子介紹工作,還勸他踏實乾活,現在他也懂事了,跟著裝修隊乾活,一個月能賺不少。”
“都是街坊,互相幫襯是應該的。”林建國給李叔倒了杯熱茶,“你現在日子越過越好,我們都替你高興。”
李叔喝了口熱茶,看著滿桌的飯菜,又看了看和睦的一家人,笑著說:“你們家這氛圍,真是讓人羨慕。我現在才算明白,踏實肯乾、家庭和睦,比啥都強。之前我貪心理財,差點把家毀了,以後我就跟著你們學,好好過日子。”
林老太笑著說:“這就對了!做人就得穩,一步一個腳印,日子才能紅火。你看建國,開家具廠靠手藝,建業開五金店靠實在,孩子們讀書靠努力,沒有捷徑可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送走李叔,年夜飯才算正式開席。滿滿一桌子菜,紅燒魚寓意“年年有餘”,炸丸子象征“團團圓圓”,清炒青菜代表“清清白白”,還有林老太蒸的年糕,甜糯黏牙,是“步步高升”。每個人麵前都擺著酒杯,曉陽和陳慧喝果汁,其他人喝米酒,暖融融的酒液下肚,心裡更熱了。
“來,咱舉杯!”林建國站起身,手裡的酒杯高高舉起,“今年,咱家人齊心,家具廠賺了30萬,五金店賺了18萬,總資產突破600萬;曉梅在國企站穩腳跟,曉陽考上重點高中,建業和陳慧訂了婚,這都是咱全家的福氣,更是咱家風的功勞!”
他的目光掃過每個人的笑臉,聲音沉穩有力:“咱林家從清溪村到安置區,不管日子窮富,始終守著‘踏實做人、和睦待人、誠信經營’這三條。拆遷分了錢,咱沒飄;遇到誘惑,咱沒動心;鄰居有難,咱伸援手。新的一年,願咱家人還能守著這份家風,平平安安、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
“乾杯!”全家人都舉起杯子,清脆的碰撞聲在屋裡回蕩,窗外的鞭炮聲正好炸響,煙花在夜空綻放,金紅的光映在每個人的臉上,格外溫暖。
曉陽第一個乾掉杯子裡的果汁,興奮地說:“明年我要考進年級前20名!還要幫陳慧姐打理五金店的線上訂單!”
“我和陳慧明年結婚後,要把五金店的智能家居配件做起來,爭取淨利潤突破20萬。”建業握著陳慧的手,眼裡滿是乾勁。
曉梅笑著說:“我要考采購師資格證,在國企更上一層樓,以後也能多幫襯家裡。”
趙秀蘭給林老太夾了塊年糕:“媽,新的一年,您身體健健康康的,就是咱全家最大的福氣。我和建國會把家具廠和家裡都照顧好,不讓您操心。”
林老太看著眼前的一家人,眼裡閃著淚光,卻笑得合不攏嘴:“好,好!隻要咱家人齊心,守著家風,不管遇到啥困難,都能挺過去。媽祝你們,永遠和睦,永遠平安。”
餃子煮好了,熱氣騰騰地端上桌,曉陽咬了一口,突然喊起來:“我吃到硬幣了!我吃到硬幣了!”硬幣滾出來,落在碗裡叮當作響,寓意“來年有錢花”。
陳慧也吃到了硬幣,臉頰通紅,不好意思地笑了;林建國吃到了最後一枚硬幣,全家人都笑著說:“爸今年要發大財!”
雪還在飄,窗外的世界一片潔白;屋裡的燈光暖融融的,笑聲、說話聲、鞭炮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最溫馨的除夕圖景。
守歲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爐邊,林建國給孩子們講起了小時候在清溪村過年的故事:“那時候家裡窮,過年隻能包幾個肉餃子,我和你叔搶著吃,你奶奶總把肉餃子夾給我們。那時候你爺爺就說,做人要像餃子,外圓內方,待人要和氣,做事要踏實。”
“現在日子好了,可這道理不能忘。”林老太接過話頭,“家風就像這爐裡的火,隻要添柴,就永遠不會滅。它能暖家,能指路,能讓你們不管走多遠,都不會迷路。”
曉梅點點頭:“奶奶,我記住了。不管以後我在城裡發展得再好,都會守著咱家的家風,踏實做人,孝順你們。”
陳慧也說:“我會跟建業一起,把家風傳承下去,以後我們的孩子,也要教他踏實和睦,不貪不鬨。”
淩晨十二點的鐘聲敲響,窗外的鞭炮聲達到了頂峰,煙花照亮了整個安置區。曉陽和曉梅跑到院子裡,點燃了早就準備好的煙花,絢爛的火光映著他們的笑臉,也映著林家小院的紅春聯。
林建國摟著趙秀蘭的肩膀,看著院裡的孩子們,又看了看身邊的母親和弟弟、弟媳,心裡滿是踏實和幸福。他知道,新的一年,或許會有新的挑戰,但隻要一家人齊心,守著代代相傳的家風,就沒有邁不過的坎。
這份家風,是清溪村老槐樹下的教誨,是拆遷時不貪不鬨的堅守,是生意場上誠信經營的底線,是鄰裡之間互相幫襯的善意,更是一家人永遠和睦的紐帶。它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林家的過去,也照亮了未來的路,讓這個除夕之夜,格外溫暖,也讓這份幸福,在新的一年裡,綿長不息。
喜歡拆遷後,我家靠吃瓜暴富了請大家收藏:()拆遷後,我家靠吃瓜暴富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