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子傑為張先生和潘奶奶調理完身體,心中總算是放下了一個大包袱,起碼今後幾十年之內,都不用擔心二老的健康問題了。
張先生對他這個小徒弟的關懷也是無微不至的,他告訴俞子傑,已經在故宮博物院文物鑒定組為他安排好了一個研究員助理的工作,行政級彆等同於大學裡的講師,每個月拿110塊5毛的工資。
張先生在大華國的文物鑒定圈子裡屬於泰山北鬥級彆的大能,本身又是故宮博物院的高級顧問,鑒定組的老專家們大多都是他的好友。對於俞子傑這個天才少年在文物鑒定方麵的天賦,大家都心服口服,所以對於他入職的事情,幾乎所有人都是舉雙手歡迎。
時間進入了55年9月,京都大學迎來了開學的日子。俞子傑正式開始跟著鄧教授攻讀博士學位,因為有助教的職位,胸口彆的校徽也換成了代表教師身份的紅底金字。
他現在的學習任務並不重,無非就是幫鄧教授查閱一些資料,整理一下研究筆記。他現在的記憶力驚人,對所有接觸整理過的資料內容都是過目不忘。鄧教授經常和他開玩笑說,他現在已經把自己的那點兒老底子都差不多挖乾淨了,不但完全可以代替自己給學生們上課,甚至當個曆史係的正教授都綽綽有餘。
開玩笑歸開玩笑,給學生上課這種事情,俞子傑是打死都不會乾的。他現在在京都大學裡麵的名氣已經夠大了,從明年年底開始,就要進入多事之秋,他可不想成為眾矢之的,到時候被架到爐子上去烤。
但是他在校園裡麵待的時間比以前相對多了一些,雖然他是兩世為人,心理年齡已經五六十歲了,但現在畢竟還是一個青蔥少年,和同齡人在一起揮灑一下青春的激情還是很有樂趣的。
京都大學裡麵有各種各樣的學生社團,什麼文學社、詩歌社、音樂社、曲藝社、武術社。。。,還有田徑隊、足球隊、籃球隊等各種體育運動隊。除了學校每年組織一次大型秋季運動會外,各個係和各個班級之間,和京都城的其他大學之間,也經常組織各種專題交流和體育比賽。
文學社和詩歌社俞子傑是肯定不會參加的。京都大學曆來提倡“思想自由”,年輕的學子們都喜歡激揚文字,揮斥方遒,等到了敏感時期,說不清楚哪篇文章、哪一首詩就會被拿出來當作是反對國家、反對政府的“大毒草”,牽連一大片,所以還是躲遠一點兒為好。
武術社他就更不會去了,倒不是說有什麼風險,而是以他現在半人半仙的超凡水準,和一幫功夫不入流的業餘武術愛好者在一起,根本就沒有任何交流的空間。
所以俞子傑就隻參加了一個音樂社。經過這些年跟著張先生和潘奶奶學習,他的古琴、古箏和二胡演奏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再加上他從上一世的記憶中搬運過來的《上海灘》、《鐵血丹心》、《男兒當自強》等經典曲目,立刻就讓他在音樂社裡大受歡迎,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
很多不認識俞子傑的新生都感覺非常的好奇,這個長得白皙清秀,一臉娃娃相,卻又戴著紅底金字校徽的小年輕兒,到底是何方神聖啊?每當這時候,了解俞子傑背景的學哥學姐們就會給他們介紹俞子傑的各種神奇經曆。
這年月的大學生都是真正的天之驕子,不像幾十年後的地球位麵上,是個人都能混張大學畢業證。能成為京都大學學生的,更是精英中的精英,其中不乏很多的心高氣傲之輩。但是聽完俞子傑的神奇事跡後,大家隻能搖頭暗歎,“小小年紀,學業有成也就罷了,居然還有這麼高的音樂天賦,這天才的世界真不是我等凡俗之人可以輕易觸摸到的啊!”
喜歡年代,世家少爺自逍遙請大家收藏:()年代,世家少爺自逍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