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傑,那你能不能預測一下,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事情。”
周鎮南的話一出口,一桌子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俞子傑的臉上。雖然剛才俞正山說過去幾年中的幾件大事俞子傑都預測準了,但在場的眾人中間,隻有張先生和婁振華等少數幾個人知道那都是真的,其他人還是半信半疑地想要親自驗證一下他的神仙手段。
“現在很多人的思維都亂了,什麼人才夠得上y派的資格,根本就沒有一個衡量的標準,我聽說,甚至還出現了拉人頭湊數的事情。”
俞子傑的話剛說了一半兒,王悅就出言打斷道
“就是,就是,我們係那個團支部書記,平常就一心想掙表現,係上的人數湊不夠,他就主動報名了,真不知道他是咋想的。”
俞子傑嗬嗬一笑,“嗬嗬,這種政治投機分子,永遠都不會有好下場。你就等著看吧,今後有的是苦果子給他吃。”
“但國家的發展需要穩定的環境,所以這種情況也不會持續太久,大概到明年年中就該告一段落了”
張先生立刻就叫了一聲好,“太好了,這種有話不敢說的日子,簡直都要把人憋瘋了。”
俞子傑立馬給他潑了一瓢冷水,“嘿嘿,老師,你可彆高興得太早了。雖然是告一段落了,你們這些戴帽子的人,今後也不一定會好過啊。”
周鎮南的老婆有點兒不敢相信,“真會有那麼嚴重嗎?”
“小姨,反正這都是我預測到的,具體準不準,大家就等著看吧。”
“那你再說說,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事兒?”,周鎮南又接著催問道。
“接下來啊。。。,接下來的事情估計你們打死都想不到,哈哈哈。。。”
俞子傑沒有回答周鎮南的問題,而是自顧自的大笑起來。
周鎮南都被他給笑懵了,沒好氣地瞪了他一眼,“我這問題有什麼好笑的嗎?你這個臭小子,不準磨嘰,趕緊說!”
“行,那我就先問婁伯伯一個問題吧。”
“您可以說是我們國內冶金行業的專家了,您認為我們國家的鋼鐵產量能在3年之內超過英國,5年之內趕上美國嗎?”
婁振華瞪大了眼睛,“這不是異想天開嗎!我當初投資興建婁氏軋鋼廠,初衷也是想振興我們國家的冶金行業。”
“但煉鋼這個事情裡麵的學問太多了,設備、技術、鋼材配方。。。,這諸多的因素都是製約產量提升的攔路虎。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說吧,要想煉出一爐合格的鋼來,所需要的時間基本上是恒定的,時間少了溫度就達不到,煉出來的鋼材就不會合格。”
“而且每一座煉鋼爐的容積也是有限的,哪怕工人們再拚命,加班加點地乾,每天也就隻能出那麼多的產量,這不是靠喊口號可以解決的問題。”
“我也希望我們國家的鋼產量能走到世界的前列,但如果沒有大規模的基礎設備投入和冶煉技術方麵的提升,光靠人力是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實現這個目標的。”
“老婁說的有道理,那鋼鐵是說煉就能煉出來的嗎!這可不是信口開河的事情!”,張師長也在一邊連連點頭。
“嘿嘿,這你就覺得是信口開河啦?那我就再問大家一個問題,在座的有誰種過地,知不知道一畝地的水稻能產多少斤?”
嬸子於芳立刻開口回答道
“我知道,雖然我讀中學的時候就進城了,但小時候也是下過田的。遇到大旱年間就不用說了,正常的年景,如果精耕細作的話,一畝地也就出個400來斤稻穀吧。”
“但現在有了化肥,應該會增長一些,最多也就能多出個一兩百斤吧。”
“行,那我再問嬸子一個問題,如果有人說一畝地能產出3000斤,5000斤,一萬斤,甚至是10萬斤稻穀,您是信還是不信呢?”
“啊?!我的個神呐!”,聽著俞子傑報出來的一個個數字,一桌子的人全都瞪大了眼睛,呆若木雞。
張先生的嘴唇都哆嗦了,“子傑,這種不靠譜的話可不能亂說啊!糧食一旦出了問題,那可是要鬨大亂子的。”
“想當初,大明崇禎朝的陝甘巡撫,隱瞞災情不報,欺上壓下,弄得餓殍遍野,饑民易子而食,最後引發了陝甘饑民大暴動,天下大亂,動搖了大明朝的統治根基。這才有了後來的滿清入關,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啊!”
張先生穩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緒,繼續說道
“不管做任何的事情,都必須實事求是,千萬不能浮誇。農民的確是可以通過興建水利,改善土壤結構,改良種子等各種手段,提高糧食的產量。但這是一個相當緩慢的過程,需要很多年甚至是幾代人的積累,絕不是可以憑著想象就能一蹴而就的。”
“而且,一畝地它就隻有666個平方,容量是有上限的,永遠都不可能產出10畝地的糧食來!”
“子傑,你剛才說的那些數字,就算我從來沒下田種過地,但想都想得到,實在是太過於匪夷所思了。”
喜歡年代,世家少爺自逍遙請大家收藏:()年代,世家少爺自逍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