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青在剪輯室看見了那部記憶裡不可能出現的《偷心》粗剪。
時長足足四個小時。
好看嗎?
其實一般。
因為故事沒有真正意義上跳脫傳統文藝片的框架。
情感、記憶、糾結、人性...
而從鏡頭語言來看。
張國戎隻是能導,遠沒到天才地步,能很明顯看出王家衛、關錦鵬等人的影子,甚至在部分剪輯手法上,好像他在借鑒最新的《無間道》。
李元青看到一半就很想問張國戎,是不是把《春光乍泄》和《藍宇》又重新翻出來看了很多遍。
太明顯了!
可能連胡君都反應過來了,演戲的時候,眼神和動作在模仿當年演《藍宇》的自己。
四個小時的沉默後,終於迎上了張國戎期盼的眼神。
“元青,這肯定不是最終版。
我大概還要把一些冗餘鏡頭剪掉,最後隻剩兩個小時左右。
節奏會比這一版更快,觀眾可能也會更接受一點。
你覺得呢?”
李元青輕輕點頭。
“是有點長,兩個小時以內最合適。
距離戛納電影節還有差不多四個月。
來得及。”
“電影本身呢,你有想法就大膽的提。
元青,我不是接受不了批評的人。
其他好幾個導演都看過了,他們說的內容我全都記下了,之後會再通盤思考一遍。
有用的建議,我全部都會接受。”
望著對方的微笑。
李元青把言語尺度稍稍放開了點。
“故事的俗套其實無傷大雅。
愛來愛去也是電影中經常出現的內容。
主要是看你能把它拍出怎樣的新意。
《偷心》新意不多。
何老師給你寫的劇本意猶未儘之處很多,你又嘗試著將電影往朦朧、含蓄方向去拍,這讓一些情節和鏡頭顯得沒什麼必要,如果非讓我用個形容詞。
可能是‘故弄玄虛’。”
張國戎點點頭。
沒有說讚同,也沒說不認可。
就像他說的,很多人已經提過意見了。
每個人水平不一樣,視角和喜好不一樣。
怕是提出的看法也千差萬彆。
至於最後《偷心》能改成什麼樣,就要看張國戎如何掌舵這艘已經快要開至終點的大船。
交流完《偷心》。
李元青又把《如果愛》和《入殮師》劇本都拿給張國戎閱讀。
“這兩本都跟你說過。
前者是打算交給你來執導,選什麼演員,拍多久都由你決定。
後者是我承諾讓你和梅姐合作的作品。
不瞞你說,你們倆身上曾經都有一股死氣,我由此產生了一點靈感。
或許是故事把你們的死氣留在了筆下,現實裡,你們倆看起來氣色蠻不錯。
到時候在出演之前,你和梅姐估計得再吃點苦讓自己更瘦點。”
張國戎還沒翻完,但聽見李元青讓自己和梅豔芳一塊瘦一點,當即擺手道。
“我瘦點沒事,阿梅真不能再瘦了。
她的狀態,剛才你也看到了。
受不得什麼刺激,身體免疫力也不太高。
再讓她不吃飯減肥,要克服的欲望太大,她肯定撐不住。”
“行吧。
梅姐要真是減不下來便作罷。
有她在,比減負重要的多。”
在張國戎家裡吃便飯時,李元青才得到張國戎準確的回複。
“元青,我想出清楚了。
《如果愛》交給我吧。
一來,剛拍完《偷心》,我拍的更順手。
還是男女之間那點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