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當真出師不利。
李元青也沒想到。
克勞德帕爾這麼認真的工作了一周。
給他的答複竟然會是這樣。
全盤否定!
這讓亞當臉上也有些掛不住。
大夥都把設備搬進攝影棚裡忙活一周時間了。
結果,你一句話就讓這些工作變得毫無意義。
李元青是整個團隊實際領頭羊。
即便結論非常不如人意,他也要冷靜思考對策,想辦法彌補。
“具體是哪方麵或者哪些方麵不行?
讓你做出這樣的判斷?”
“首先是你給我的模板,來自紐約博物館。
那是一座世界級的博物館。
你選擇的攝影棚相較於紐約博物館太小了。
這個攝影棚完全施展不開進行複製。
所以隻能在局部進行精準還原。
也就是,你拍哪段,我們對應複原哪一塊。”
李元青還沒想明白,亞當就提出反對。
“這得消耗多少時間和成本?”
拍一段才還原一段。
也就是說兩段拍攝期間還得留足美工的工作時間,這才能順利完成兩段素材的銜接。
因為要新建相應的場景,之前的場景就得全部拆掉。
一建一拆。
既耽誤時間又費錢。
完全不劃算。
李元青此刻也基本想明白了。
“克勞德,你有沒有好的解決辦法?”
“有一個想法。”
“哦,說來聽聽。”
克勞德攤開整個攝影棚的平麵圖。
“傳統博物館館內一般都會被分成幾個展區或展廳。
我們可以抓大放小。
隻搭建海洋館。
剩下各個區域隻搭建局部。
剩下的部分,不需要在現實中體現。
隻要能讓觀眾看見完整的展館就可以了。”
亞當懵了。
“這怎麼做得到?”
李元青擺擺手,製止了亞當的抱怨。
“我懂你的意思。
你是想說將剩餘部分用數碼技術在後期合成。
我們拍攝時雖然隻能看見局部。
可經過了後期製作,觀眾能看到的部分就是完整的。”
克勞德點點頭。
“我就是這個意思。
這是非實拍前提下,最好的解決方案。
若是堅持實拍。
攝影棚起碼要比現在大兩倍!”
李元青轉頭吩咐亞當。
數碼後期人員數量再增加一倍。
“這點工資出得起,拍完這部電影,以後也能用到他們。”
亞當點點頭表示自己記下了。
李元青又問克勞德。
“你大概需要幾位設計師與你一起工作?”
“起碼十位,每一個展廳都經曆了插圖、設計、建造等幾個建築方麵的常規步驟。
想要更真實,就隻能在細節上多下功夫。”
“可以,這些我也能滿足你。
我希望所有場景裡的雕塑、標本都能出自你們之手。
真的用不了,希望你們能做出逼真的。”
克勞德表示沒問題。
有了克勞德的規劃。
博物館內部構造的重建步入正軌。
李元青還是沒有等到金凱瑞的回信。
隻能帶著拍攝團隊前往紐約博物院,對博物館外景再進行仔細的觀察和記錄。
紐約博物館早就同意劇組可以對他們的建築進行拍攝。
可惜,內部各項文物珍貴,幾百萬藏品雖不敢說價值連城,可對於美利堅這個沒什麼曆史的國家來說,這幾乎就是底蘊了。
因此劇組隻允許進內部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