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的諸多細節也隻有當事人才知道。
除了王家兄弟,沒人有告訴記者乃至雇人創作的動機。”
李元青擺擺手道。
“誰派人寫的,一點都不重要。
就算猜準了,對方也不會承認。
我之所以將這篇文章拿給你看。
是想告訴你。
咱們也應該收買屬於青奕影業的媒體。”
張昭好奇道。
“這怎麼收買?
總不能去收購一兩家媒體單位吧。
國內也不會允許咱們這樣做。”
媒體是喉舌,豈能被輕易染指?
李元青笑道。
“我沒那麼傻。
傳統媒體正在走下坡路,現在花錢砸他們身上,完全沒有必要。
我們要把目光放在新媒體上。
網絡媒體的重要性會在接下來幾年裡愈發凸顯。
我們要找的人也應該在互聯網上。”
“你有目標嗎?”
“沒有,我隻是提醒你。
在組建公司時,不要落了公關媒體這一塊。
將來再遇見這種情況,應對會更及時更準確。”
張昭發現,哪怕自己已經做好的新公司發展方案再完美,規定各部門職能劃分再清晰。
總還會為自己遺漏的細節。
好在,公司不算真正起步。
船小好調頭,現在增加這部分也依然來得及。
而今天。
李元青和張昭商談最重要的內容是——製定培養青年導演計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首先,任何計劃都需要物質支撐。
培養導演們也都需要砸錢。
所以,這個計劃可以先預支公司賬上一千萬華幣。”
張昭嘶了一聲,苦笑道。
“一千萬會不會太多了?”
哪個青年導演要是敢上前一次性申領一兩百萬。
張昭都敢直接報警告對方詐騙!
真以為人人都可以是李元青?
張昭自己就是導演出身。
他可太清楚,普通青年導演能拿到幾十萬的投資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一千萬華幣,每人幾十萬,起碼得有二三十個值得培養的好苗子。
這一點,就更不現實了。
所以,張昭認為,該計劃經費砍半都綽綽有餘。
李元青認可張昭所說,可這件事不能按照張昭提的建議實行。
因為青奕影業尚處草創階段。
它需要打響名頭,不止是因為它的創始人是李元青。
一千萬,就算今年花不完。
剩下的錢,留給明年被挖掘的好苗子。
“千金買馬骨。
一千萬華幣,真要是成功培養並簽約一兩個好導演。
你覺得這一千萬難道賺不回來嗎?”
張昭點點頭。
“這一點是我欠考慮了。
一千萬就一千萬吧,在嚴格把關下,能投幾個是幾個。”
“這個思想稍微正確了一點。
這筆錢哪怕虧了也不要視其為‘虧了’。
最後,會用彆的形式回到咱們手裡。”
“那,投遞的電影類型有限製嗎?
商業?愛情?文藝?”
“現階段就能投文藝。
商業片投資,虧錢概率大。
對了,不管投資了哪個項目。
都要交給劉奕菲或者劉曉麗再看一遍。
她們要是對角色感興趣,可以把劉奕菲考慮為備選。
等她日後出了名,作為首選也可以。”
喜歡再陪劉天仙度過漫長歲月請大家收藏:()再陪劉天仙度過漫長歲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