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三屏手裡有最詳細的信息。
歐美發行商買斷,大概花了兩千五百萬美金,內地版權商花了1781萬華幣,再加上其他地區林林總總的版權費,早就超過了三千萬美金。
他現在沒辦法鼓動李元青回國拍大片。
隻能將這些資料交給陳詩人。
“凱歌,你再拍一部大片吧!
中影願意支持你!”
陳詩人有點猶豫。
《荊軻刺秦王》給他帶來的打擊還是存在,媒體的批評至今仍在耳邊回響。
很多人不知道,《荊軻刺秦王》的首映禮也是在人民大會堂,耗費了三年心血,首映之後,立即遭到媒體一致的質問,以至陳詩人不得不在公映前去日本修改影片。
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
陳詩人不打算在曆史人物題材裡死磕了。
即便他對《英雄》所宣揚的價值觀非常不認同。
知識分子都在擁抱新自由主義時,張一謀怎麼能給集體主義唱讚歌呢?
但他也看得出來,這部電影會比自己的《荊軻刺秦王》要成功,因為他在電影市場撈回了成本,而不是像自己那樣,隻有建設秦王宮的橫店,能通過時間慢慢吸引資金回本。
所以,陳詩人經過分析。
得出一個結論。
華國電影市場成熟了。
《荊軻刺秦王》屬於黎明前的黑暗,替所有華國導演走了一道彎路而已。
現在,他有機會再度出山,一雪前恥!
“老韓,我要拍一部魔幻現實主義大片!
規格要和張一謀差不多!”
韓三屏一拍桌子。
“沒問題!
你準備劇本,我幫你去籌錢!”
搞定了陳詩人。
韓三屏仍覺不夠。
他將目光投向港台。
馬上要啟動和香江的市場談判,電影市場作為其中一項也會有所放開。
到那時,再往碗裡扒拉一點大導演和人才。
總之,《英雄》給了韓三屏很大的自信。
他要開啟華語電影的大片時代!
—
青奕公司就剩下實習生王雪因在留守。
張昭依然沒有回北京。
《少年天子》和《偷心》讓他沒有時間回北京休息。
王雪因還是第一次親眼看見自己的大老板,真是年少帥氣還多金。
平常都是電話通訊,熟悉聲音,對相貌的熟悉還是來源於報紙和電視,沒有親眼看見的衝擊力來得大!
李元青一邊看《天下第一》的成片,一邊漫不經心的問王雪因。
“公司就留你一個人在值守?”
“對,張總帶著其他人去忙工作,留下我完成一些簡單的賓客接待和業務運轉。
當然,還有每天給李導收集信息材料。”
“你將來想做什麼?
是在影視圈裡混,還是說利用現在這個工作,稍微過渡一下,日後有新的發展道路,再辭職離去?”
王雪因解釋道。
“我來公司不是為了過渡。
李導,我畢業於北電管理學院。
我的職業規劃是將來成為一名合格的製片人。”
“製片很辛苦的,你一個女孩子吃不吃的消?”
“李導,你這就小瞧人了。
婦女能頂半邊天,誰說女子不如男了!”
“停停停!
你沒理解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