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青一邊主持蝙蝠俠項目會,一邊總結著自己需要的攝影場景。
首先是哥譚市。
這是影片故事發生的重要地點。
導演助理菲爾布思介紹道。
“最早的蝙蝠俠漫畫中,主角活動地點其實是紐約。
後來改為虛構的哥譚市。
創作者之一的比爾·芬格被問及原因時表示。
‘使用虛構的城市名,意在讓任何城市的任何讀者都能夠認同它。’
但其實哥譚這個名字依然指代紐約。
它表示愚人村,是紐約的城市綽號之一。”
菲爾拿出了近兩百年前美利堅文學家華盛頓·歐文在自己創辦的文學雜誌《大雜燴》中,用這個名字諷刺紐約市的文化與政治的內容。
在dc漫畫中也對該詞源進行了引用。
“毫無疑問,紐約是最適配哥譚的城市。”
但另外一個助理格瑞斯布格卻對此持反對意見。
“或許一開始創作者格外鐘情紐約。
但和dc宇宙其他城市和故事一樣,由於作者、編輯和故事線的更換調整,哥譚市的地理信息在最初的幾十年內一直在變化。
在建築風格上是根據芝加哥城或賓夕法尼亞州的匹茲堡而規劃,一些誇張的建築還參考了小意大利和中國城的建築元素。
而這些,在紐約並不存在。
如果把拍攝地定在紐約,會發現背景建築和觀眾印象中的哥譚市有著巨大差彆,這對觀眾代入電影造成了阻礙。”
李元青一直低著頭,實在是蝙蝠俠的漫畫太多了,他也在不斷惡補知識。
但他對格瑞斯的觀點有更多認同度。
因為他去過很多次紐約,這裡的繁榮與哥譚市的腐朽還是有很大區彆,強行找角度,無疑是在給堪景的員工以巨大壓力。
而且,他完全能感受到漫畫編輯們不斷給哥譚市增加建築和設定的情況,紐約、洛杉磯、倫敦西區、芝加哥、悉尼、東京還有香江等地建築元素都曾出現在漫畫中的哥譚市,這完全就是一鍋大雜燴,離原始的紐約越來越遠。
李元青問道。
“格瑞斯,你認為該選哪一座城市?”
“導演,我覺得芝加哥最合適。
夜空總是陰雲密布,怪異的哥特式建築高高聳立,表麵的浮華之下,暗巷裡藏汙納垢。這才是哥譚市。”
不止是李元青,會議室內其他人也發出了開懷的笑聲。
他們當中很多人是看著蝙蝠俠漫畫長大的,對哥譚市的情感非常獨特。
這裡的定義是美利堅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之一,但它也承載著希望,一種不服從於製度的自由。
李元青沒有當場拍板,而是在查看了紐約和芝加哥大量建築照片,與美術設計師內森克羅利商量了三天,才最終拍板把建築景觀原型定在芝加哥。
另外,李元青在安排美術組開始製圖的同時,也提前給查德打了聲招呼。
“我拍蝙蝠俠時,要去芝加哥城市中心拍攝街景。
華納要提前做好協調。”
查德隨口吩咐助理去準備就好。
這種情況根本用不到他這位總裁。
好萊塢拍攝街景是常有的事情,跟當地政府協商都形成了完整流程。
具體日期、封閉地段、占用時間...
全部都清清楚楚。
隻要劇組開機,這些流程全部都會交由製片人處理。
哥譚市剛確定完,與喜馬拉雅山相關的情節也不需要操心。
原時空諾蘭去不了青藏高原,退而求其次選擇在冰島東南部的冰川。
雖然瓦特納由庫爾冰川是歐洲最大的冰川。
但終究隻是相似。
喜馬拉雅山才是最正宗的味道。
諾蘭做不到,可李元青能做到啊!
“取景青藏高原的流程,我會找人去協調。
等有了消息,劇組再成立一個對接組,我任組長,安排至少二十人隊伍與我一同回國。
並且,給演員以及所有隨行人員增加一個體能訓練。
想要上高原,身體差了絕對不行,你們會死的。”
李元青語氣很嚴肅。
可劇組眾人眼神裡卻隱藏著濃濃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