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青還把對未來電影院的暢想一並告訴給謝晉。
“電影院的設施肯定要更新。
屏幕要更大、顏色更鮮豔、細節更豐富、人物更立體真實。
這些都是把觀眾拉回電影院的手段。
謝導,你想想為什麼《泰坦尼克號》能在國內拿3.6億華幣?
那還是七年前!
觀眾在電影院看見船撞冰山時有多激動!
家裡那個小電視能體會到嗎?
以後差距隻會越來越大,要不然去電影院看電影會是件很沒有意思的事情。”
“我來之前,聽小任說,你也要建電影院。
你建的電影院和你剛才說的一樣嗎?”
本以為李元青會給出肯定回答,沒想到他依然搖頭。
“現階段,我追求數量。
建成一條院線是當務之急,至於內部設施,還沒到全麵升級的時候。”
“你不得領先於其他人?
這會兒怎麼不用升級了?”
“謝導,你可能很久沒去過美利堅了。
你大概率不知道,美利堅電影技術迭代速度超乎想象。
我現在若是全麵升級,砸錢買最先進的設備。
過兩年,美利堅來一次技術革新。
我之前買來的設備全成了應該被淘汰的上一代產品。
因此,為了避免這些損失。
用最普通的設備才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等他們真正實現一次質的飛躍,更換兼容的最新設備才是最佳選擇。”
謝晉聽到這已經迷糊了。
說到底,他是個耄耋老頭,就算心裡認為自己能夠接受新事物,可真當新思潮、新技術的產物擺在麵前,迷茫才是他最正常的表現。
謝晉選擇放棄詢問那些搞不明白的技術。
他又開始拿著劇本,要求李元青多開幾次總結會、劇本會...
這是他們那代導演的拍攝常規經驗。
每天拍完就得總結當天得失,再把劇本做的更精細,內容再豐富些。
謝晉堅持認為,這麼做能讓電影質感再上一層樓。
可李元青內心卻在經曆煎熬。
自己和劉奕菲的約會已經因為各種原因泡湯四五次了,再這麼把弦繃緊,他感覺要瘋了。
“謝導,今天就開總結會吧。
劇本會少開一兩次沒關係,畢竟昨天的劇本會,精改的內容足夠我們拍三五天。”
“那也行,反正劇組裡你是老大。
我們都要聽你的。”
謝晉人老成精,雖然研究不明白技術,可研究人性,他早就看透了。
因此,他一眼就看出來是李元青想偷點懶。
這要換做薑聞。
他能把劇本會從收工開到天亮。
謝晉隻能歎息。
“或許新時代的導演真跟我們不一樣。”
另一邊。
李元青就算真想約會,也不能離開劇組太遠。
這裡雖然是城鄉結合部,離真正的上海市區很遠。
但依然有不少記者在酒店、片場外蹲守。
盼望著能拍一個“大新聞”。
畢竟現在的劉奕菲正當紅、李元青話題也高,兩人若是在片場外同時出現,內地記者也能和香江狗仔一樣,編出幾百幾千字演繹故事。
因此,為了避免麻煩。
兩人就在酒店房間裡,依偎在沙發上,一邊看電視一邊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