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錚的離開,
在小小的知青點並未引起太大波瀾,
除了周衛東變得稍微沉默了些,
林小雨有些悵然若失,但很快被沈棠的美食治愈,沈玉珍則暗自傷神,她就是追著陸錚來的,想跟他發生點什麼,最好能直接領證。
幾天後,紅旗生產大隊又迎來了一位“新知青”。
他叫林清源。
約莫二十五六歲的年紀,身量修長,穿著一身洗得發白的藍色中山裝,
外麵罩著一件半舊的灰色呢子外套,氣質溫潤儒雅,像是從書卷裡走出來的。
他背著一個半舊的帆布包和一個看起來沉甸甸的木製藥箱,鼻梁上架著一副黑框眼鏡,鏡片後的眼睛清澈溫和,
帶著淺淺的笑意,讓人如沐春風。
趙大隊長熱情地接待了他:
“歡迎林清源同誌!聽公社說你是學醫的?還是農校的高材生?太好了!咱們大隊就缺你這樣的人才!”
林清源溫和地笑著,態度謙遜有禮:
“趙隊長過獎了。我就是懂點粗淺的醫術,也學了些農業知識,希望能為咱們紅旗大隊的建設儘一份力。以後還要多向您和鄉親們學習。”
他的聲音清朗悅耳,不急不緩,帶著一種安撫人心的力量。
他很快被安排住進了知青點。
與王偉的倨傲、李招娣的精明不同,林清源待人接物溫和周到,
很快就贏得了大多數知青和村民的好感。
他主動承擔起衛生員的職責,免費給村民看些頭疼腦熱的小病,
還利用自己的農業知識,在試驗田裡搞起了新品種的育苗。
他的溫和與陸錚的冷峻、周衛東的跳脫形成了鮮明對比。
但沈棠知道,這個突然到來的、溫和無害的“林醫生”,絕不簡單。
在他到來的第二天傍晚,沈棠就敏銳地捕捉到,
林清源看似不經意地路過牛棚附近,
目光在蘇瀚文教授身上停留了片刻,
那眼神中的關切和審視,雖然隱藏得很好,卻瞞不過沈棠的眼睛。
而且,他隨身攜帶的那個木製藥箱,沈棠總覺得過於沉重,裡麵裝的恐怕不全是藥品。
很快,林清源就“順理成章”地接手了照顧牛棚幾位老教授健康的工作。
他隔三差五就去給蘇瀚文量血壓、把脈,噓寒問暖,送些自己配的草藥丸子,態度恭敬而溫和。
蘇瀚文對這個知書達理、醫術也頗為了解的年輕人印象很好。
一天,沈棠去自留地摘菜,正好遇到林清源背著他的藥箱從牛棚方向回來。
兩人在小路上迎麵相遇。
“沈棠同誌,你好。”
林清源停下腳步,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主動打招呼。
他的目光清澈,帶著恰到好處的友善,沒有絲毫侵略性。
沈棠腳步未停,隻是淡淡地點了下頭:“林醫生。”
語氣疏離,沒有任何寒暄的意思。
林清源似乎對她的冷淡毫不在意,依舊保持著溫和的笑容:
“常聽趙隊長和知青點的同誌們提起你,說你很能乾,工分最高,還改良了農具。真是巾幗不讓須眉。”
他頓了頓,語氣自然地說:
“聽說你對草藥也很有研究?我那裡有些醫書和藥材,如果你感興趣,隨時可以來看看。”
他的示好很直接,也很坦蕩,帶著知識分子的真誠和對同好醫術的欣賞。
然而,沈棠隻是抬起眼皮,平靜地看了他一眼。
那眼神沒有任何波動,既沒有對恭維的欣喜,也沒有對邀請的興趣,隻有一片拒人千裡的冰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