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紙交上去後,
省軍區軍工研究院和農研院聯合項目組立刻高速運轉起來。
圖紙被列為最高機密,
參與項目的專家和技術骨乾都簽了嚴格的保密協議。
但圖紙上的設計思路太過超前,許多細節和實現路徑,
即使是經驗豐富的軍工專家王工和農研院專家李教授,也需要反複琢磨和論證。
沈棠回到紅旗大隊小院的第二天,陸錚就騎著自行車來了。
他帶來了一遝厚厚的、寫滿問題的信紙。
“沈知青,”
陸錚的聲音依舊沉穩,
但眼神裡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鄭重,
“王工和李教授看了圖紙,非常震撼。
但有幾個關鍵問題,需要向你請教一下。”
他將信紙遞給沈棠。
沈棠接過,坐在院子的石凳上,
借著陽光仔細翻看。問題很專業,也很具體:
“履帶驅動輪與傳動軸的連接方式,圖紙上標注的‘高強度柔性聯軸器’,具體結構能否細化?現有材料能否滿足強度要求?”
“液壓升降係統采用單缸還是雙缸?圖紙上標注的‘負載敏感變量泵’,國內是否有替代方案或需要進口?”
“犁具角度調節機構的連杆設計,在極限負載下是否會出現應力集中?是否需要增加冗餘設計?”
“小型柴油機的選型範圍?圖紙建議的功率範圍1520馬力),市麵上現有型號可能偏大或偏小,匹配性如何解決?”
沈棠看得認真,
時而蹙眉思索,
時而提筆在紙上快速演算或勾勒草圖。
她完全沉浸在了技術細節中,仿佛又回到了末世前那個專注於機械設計的工程師。
陸錚安靜地站在一旁,沒有打擾。
他看著沈棠專注的側臉,
看著她纖長的手指在紙上劃過流暢的線條,
看著她時而用筆尖輕輕點著下巴思考的樣子。
陽光透過稀疏的樹枝灑下光斑,在她身上跳躍。
院子裡很安靜,隻有筆尖劃過紙張的沙沙聲,和遠處偶爾傳來的幾聲雞鳴狗吠。
過了好一會兒,沈棠才抬起頭,
將寫滿解答和補充草圖的信紙遞還給陸錚:“這些問題,我做了詳細解答和補充說明。你轉告王工和李教授,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隨時再問。”
陸錚接過信紙,
看著上麵清晰工整的字跡和精準的草圖,心中再次為她的專業素養感到震撼。
他點點頭:“好。我會儘快轉交。”
接下來的幾天,陸錚幾乎成了“信使”。
他隔三差五就騎著自行車來,有時帶來新的問題,
有時帶來王工他們根據沈棠建議修改後的局部設計圖,請她複核。
每次來,他都穿著筆挺的軍裝,神情嚴肅,公事公辦。
討論技術問題時,兩人都心無旁騖,氣氛專注而高效。
王曉梅看著陸隊長三天兩頭往小院跑,雖然每次都是“談工作”,
但她總覺得…陸隊長看沈棠姐的眼神,好像越來越專注了?尤其是沈棠姐低頭畫圖的時候,陸隊長的目光總會不自覺地在她身上停留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