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回事?!”
王工眉頭緊鎖,拿起圖紙仔細核對,
“圖紙上標注的尺寸明明是對的!加工精度也檢查過了!怎麼會對不上?”
“王工,李教授,”
負責底盤加工的老師傅一臉困惑,
“我們完全是按圖紙加工的!尺寸公差都控製在0.1毫米以內!不應該啊!”
大家圍著底盤和發動機反複檢查、測量、比對圖紙。
尺寸確實都沒問題!
但就是裝不上!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阻礙著它們結合!
“難道是…熱脹冷縮?”
一個工程師猜測,
“發動機剛做完熱試車,底盤是冷的?”
“不可能!溫差沒那麼大!而且預留了熱膨脹間隙!”
另一個工程師立刻反駁。
“圖紙設計有誤?”
有人小聲嘀咕。
“不可能!”
王工斬釘截鐵地說,
“沈棠同誌的圖紙經過反複論證!每一個尺寸都精確無比!一定是我們的加工或裝配環節出了問題!”
但無論怎麼檢查,都找不到問題所在!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組裝工作徹底卡殼!
車間裡的氣氛從興奮變成了焦灼和沮喪。
“王工…現在怎麼辦?”
李教授焦急地問。
王工看著卡在半空的發動機,
又看看一籌莫展的眾人,
咬了咬牙:“立刻聯係陸隊長!請他務必請沈棠同誌過來一趟!現在隻有她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研究院的“救火”與精準診斷。
陸錚接到電話,立刻騎著自行車趕到紅旗大隊小院。
他簡明扼要地說明了情況。
“裝不上?”
沈棠眉頭微蹙,
“尺寸都對?加工也沒問題?”
“王工是這麼說的。他們反複檢查過了,找不到原因。”陸錚聲音凝重,“情況緊急,組裝卡住了。王工希望你能過去看看。”
“好,我跟你去。”
沈棠沒有猶豫,立刻起身。
陸錚騎著自行車,載著沈棠,
一路風馳電掣趕往省城。
寒風刮在臉上生疼,但兩人都顧不上這些。
軍工研究院發動機車間。
氣氛凝重。
王工、李教授和一群工程師圍在卡住的發動機和底盤旁,一籌莫展。
看到沈棠進來,眾人眼睛一亮,如同看到了救星!
“沈棠同誌!你可算來了!”
王工迎上來,臉上帶著疲憊和焦慮,
“快看看!這…這到底怎麼回事?尺寸都對,就是裝不上!”
沈棠點點頭,沒多說話。
她走到組裝台前,目光銳利地掃過發動機支架和底盤接口。
她蹲下身,仔細查看接口的每一個細節,手指在冰冷的金屬上劃過。
她拿起圖紙,對照著實物,目光在幾個關鍵尺寸和公差標注上來回掃視。
車間裡鴉雀無聲,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緊張地看著沈棠。
幾分鐘後,沈棠的目光停留在底盤上一個不起眼的、用於固定液壓油管的支架凸起上。
她伸出手指,在那個凸起和發動機支架預留的凹槽邊緣比劃了一下。
“問題在這裡。”
沈棠的聲音平靜而清晰,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