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常常就在實驗室外的石階上,或者陸錚的自行車後座上,分享著簡單的晚餐。
夕陽的餘暉灑在他們身上,構成一幅溫馨而堅定的畫麵。
陸錚從不過多詢問她工作的細節,隻是默默地用行動支持著她,做她最堅實的後盾。
後山基地,沈棠也會每周抽出半天時間去探望。
雷霆它們見到她,總是格外親熱。
看到它們在廣闊山林間自由自在、健康活潑的樣子,沈棠所有的疲憊仿佛都能一掃而空。
這成了她緊張工作中最好的調劑。
與此同時,李副部長並沒有忘記他的承諾。
他動用了自己的人脈關係,謹慎地開始“運作”蘇老爺子以及錢、趙兩位教授的平反事宜。
這絕非易事。
他需要通過私人渠道,先了解清楚蘇、錢、趙三人當年具體的問題性質、檔案材料、以及目前歸哪個部門管轄。
然後,需要尋找合適的時機,向能夠影響此事的高層領導委婉地提出:這三位同誌的問題是否可能有誤?尤其是錢、趙兩位教授,是國家急需的專業人才,如今軍區重大項目急需他們的專業知識。
過程緩慢而曲折。
李副部長每次見到沈棠,都會給她一個“正在努力,有進展,但需耐心”的眼神或簡短暗示。
沈棠理解其中的難度,從不主動追問,但內心深處的焦灼和期待,隻有她自己知道。
她隻能將這份情緒轉化為工作的動力。
農研院那邊,沈棠也沒有完全放下。
她每周會抽空去一次,了解7菌液複配項目的進展。
李教授和王工已經能獨立主持項目,田間試驗效果顯著,正準備擴大試驗麵積。
沈棠主要提供一些方向性的建議。
她帶來的“跨界”思路——將軍工防護塗層理念用於農業——給了農研院極大的啟發。
雖然目前主要精力在軍工,
但她偶爾還是會和李教授討論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
比如能否開發一種“智能微膠囊”,
既能包裹菌劑,又能根據環境控製釋放?這些想法讓農研院的專家們既驚歎又頭疼,但也為他們打開了新的思路。
時間在忙碌中飛逝。
經過數月的艱苦攻關,“風暴”衝鋒槍終於完成了所有定型試驗,圖紙、工藝文件全部凍結,達到了可以小批量試生產的標準!
研究院召開了隆重的項目總結會。
李副部長親自到場,高度讚揚了項目組全體成員,尤其肯定了沈棠的決定性貢獻。
會場掌聲雷動!所有人都知道,這支凝聚了無數心血的“未來之槍”,即將誕生!
會後,李副部長特意叫住了沈棠。
他沒有去辦公室,而是在廠區一條安靜的小路上,低聲對她說:
“沈棠同誌,告訴你一個消息。你外祖父和那兩位教授的事情…有眉目了。”
沈棠的心猛地一跳!屏住呼吸看著他。
“高層…有領導注意到了這件事。認為錢、趙兩位教授的情況…屬於可以‘搶救’的專業人才。已經指示成立聯合調查組,重新審核他們的材料。”
李副部長聲音壓得很低,語氣謹慎,
“你外祖父的事情…相對更複雜一些,牽扯舊案…但也在一並審核之列。目前…趨勢是好的。但…一定要保密!耐心等待正式結論!”
沈棠用力點點頭,眼眶瞬間濕潤了。
雖然隻是“有眉目”,隻是“趨勢向好”,但這無疑是黑暗中的第一縷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