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科研攻堅、日常警惕和遠方問候中平穩流逝。
陸錚加強了對大院內部,特彆是輔助崗位的隱性監控,未發現新的異常,但保持了警惕。
沈棠在攻克“金烏”量產難題的同時,也默默關注著北方勘探隊的進展,通過陸錚的有限信息共享)=。
王曉梅和知青們在農村努力學習的種子正在萌芽。
而張大姐口中那個“勤快的小孫”,
似乎真的隻是一個普通的新調職工人,每日忙碌於倉庫物資的搬運整理,並無異常舉動。
北國深秋,
大興安嶺餘脈已染上寒霜,
針葉林深處更是寒意刺骨。
一支由地質專家、化學防護兵、曆史檔案員和精銳偵察兵組成的聯合勘探隊,
正根據沈棠破譯出的模糊坐標,在茫茫林海中艱難地搜尋著。
環境極其惡劣。
這裡人跡罕至,地形複雜,幾乎沒有像樣的道路。
隊員們需要依靠地圖、指南針一點點摸索。
“坐標區域覆蓋了至少五十平方公裡的無人區…這簡直是大海撈針!”
地質專家看著地圖,眉頭緊鎖。
“注意腳下!注意觀察地表異常沉降、植被異常或動物異常死亡跡象!”
化學防護分隊隊長低聲提醒,隊員們穿著厚重的防護服,行動不便,精神高度緊張。
曆史檔案員則不斷翻看著泛黃的舊地圖和零星繳獲的關東軍檔案,
試圖找到一絲當年修築秘密道路或建築的痕跡。
偵察兵們在前方探路,
警惕著可能存在的狩獵陷阱、野獸,以及…更危險的、日軍可能遺留的未爆彈或詭雷。
進展緩慢,且充滿危險。
幾天下來,除了疲憊和幾處疑似舊時伐木小道遺跡外,一無所獲。
失望的情緒開始蔓延。
與此同時,研究院材料實驗室裡,氣氛同樣凝重。
又一爐“金烏”合金錠因為成分偏析和嚴重氧化而不得不回爐重煉。
劉所長急得嘴角起泡,工程師們也都垂頭喪氣。
沈棠站在巨大的真空感應爐控製台前,
凝視著屏幕上失敗的數據曲線,
腦海中飛速回想著末世基地裡那些關於大型熔煉技術的碎片記憶。
那些技術遠超這個時代,但基本原理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