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圖書館照常開放,仿佛昨夜的一切從未發生。
索引櫃依舊靜靜地立在角落,布滿灰塵。
但暗中的監控網已悄然收緊,尤其是對周曉芸的一舉一動。
周曉芸似乎對圖書館發生的事毫無察覺。
她依舊準時上班,
熱情地和同事打招呼,
處理著後勤處的日常事務——分發勞保用品、核對倉庫清單、安排車輛調度,忙得不亦樂乎。
午休時,
她甚至還有心情和幾個小姐妹討論新上映的電影《閃閃的紅星》,對裡麵潘冬子的機智勇敢讚不絕口。
然而,在調查組高度警覺的視角下,她的一些行為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她似乎比平時更頻繁地“路過”機關辦公樓的後窗,
那裡視線開闊,可以觀察到部分院內動態。
在服務社買東西時,
她會和售貨員多聊幾句天氣或家常,
但眼神會不經意地掃過貨架上的某種特定牌子的香煙的庫存情況。
下午,她以“核對年度報刊訂閱清單”為由,去了一趟圖書館報刊閱覽室。
她在裡麵待了二十多分鐘,
大部分時間確實在翻看訂閱記錄,
但監控發現,
她的目光曾數次“無意中”瞥向那個7號索引櫃的方向,
每次停留時間極短,快得像是錯覺。
這些細微的舉動,在平時或許不會引起注意,但在當前背景下,卻像是暗流湧動的信號。
她是在確認情報點是否安全?
還是在試圖用某種方式與上線聯係?
調查組按兵不動,記錄下每一個細節,等待她下一步的動作。
研究院裡,沈棠也感受到了無形的壓力。
她深知自己仍是風暴的中心。
她更加專注於實驗,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攻克材料韌性與耐高溫性能平衡的難題上。
她知道,隻有拿出實實在在的成果,才是對敵人最有力的回擊,也是對自己和戰友最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