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國被秘密控製後,劉浩天並沒有急於對外公布消息,
反而在第二天上午,召開了一次後勤係統工作會議。
會上,他神色如常,重點強調了春季物資清查和倉庫規範化管理的重要性,
要求各單位立即開展一次徹底的“清庫盤點”,做到賬實相符,消除安全隱患。
“尤其是那些積壓多年、待報廢處理的物資,要一件一件過,該銷毀的銷毀,
該處理的處理,絕不能含糊!”
劉浩天敲著桌子,語氣嚴厲,
“這項工作由後勤處牽頭,保衛處派人監督,三天內必須完成!我要看到詳細的清查報告!”
這項命令合情合理,符合常規工作安排,沒有引起任何不必要的猜測。
但隻有高峰等少數知情人明白,這是劉政委借“清庫”之名,
行“搜查”之實,目的是徹底檢查李建國工作過的倉庫,
尋找可能遺留的罪證,並試探是否還有其他隱藏的聯絡點。
清庫工作迅速展開。
高峰親自帶人進駐倉庫,監督盤點。
在李建國經常使用的辦公桌抽屜夾層裡,他們發現了一小截削得極尖的鉛筆芯和幾張裁剪整齊的、近乎透明的蠟紙。
在存放廢舊報刊的角落,一本過期的《紅旗》雜誌內頁,
有用極細的針尖刺出的、看似無規律的小點,
經過技術處理,發現是某種密碼文字的一部分。
最重要的發現,來自那個廢件櫃。
當櫃子被徹底清空,技術員用強光手電仔細檢查櫃內壁時,
在頂部一塊鏽跡斑斑的鐵皮接縫處,
發現了一個用特殊膠水粘附的、米粒大小的金屬片,
經檢測,是一個極其微型的磁性信號發射器的殘骸,電量已耗儘。
這證實了李建國確實通過這個櫃子進行過秘密情報傳遞。
這些發現雖然瑣碎,
卻拚湊出李建國作為潛伏特務的活動軌跡和手段:密寫、密碼、死信箱、信號標記……手法專業且隱蔽。
發現物證被送到技術室進行分析。
沈棠參與了密碼點和密寫痕跡的鑒定工作。
她對那種針尖刺點密碼有種模糊的熟悉感,
似乎在末世見過的某些古老間諜資料中有類似記載,
是一種基於書籍頁碼和字序的坐標式密碼,破解難度極大。
在放大鏡下觀察蠟紙上殘留的、幾乎看不見的劃痕時,沈棠的指尖觸碰到蠟紙邊緣,一種極其微弱的、類似靜電吸附的異樣感一閃而過。
她心中一動,將蠟紙拿到光譜儀下進行微量成分分析。
結果顯示,蠟紙表麵殘留有微量的、非本地的特殊礦物粉末,這種粉末通常用於一種高級的密寫藥水顯影劑。
“這種顯影劑……配置複雜,成本很高,不像是普通敵特能輕易搞到的。”
沈棠在向劉浩天和高峰彙報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而且,李建國倉庫裡的這些工具,雖然隱蔽,但更像是……消耗品和中轉站。他背後,一定有一個能提供技術和物資支持的、更龐大的網絡。”
劉浩天聽完彙報,沉默良久,問了一個關鍵問題:
“沈工,以你的判斷,李建國發出的那個警報信號,如果對方收到了,最有可能采取什麼方式‘清理’?”
沈棠沉吟片刻,結合末世中對各種清除手段的記憶,
謹慎地回答:“如果是外部派人,風險太大,容易暴露。
最可能的方式,是啟用內部潛伏更深、權限更高的‘休眠者’,
利用日常工作或意外事件做掩護,進行滅口或破壞。
比如……製造生產事故、醫療事故,或者利用即將開展的大型外部活動作為掩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