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有條不紊地執行他的計劃。
他再次“召見”了那位在總院會議上積極發聲的王醫生。
這次會見安排得更加隱秘,
在一處不顯眼的茶室雅間。
副總長顯得平易近人,親自給王醫生斟茶。
“王醫生,你們上次反映的情況,我很重視。”
副總長語氣溫和,帶著長者的關懷,
“學術界有質疑、有探索精神,是好事。科學就是在不斷質疑和驗證中前進的嘛。”
王醫生受寵若驚,連忙說:
“副總長,您過獎了。我們隻是本著對科學、對病人負責的態度……”
副總長擺擺手,打斷他,意味深長地說:
“負責,不僅要對自己負責,更要對國家、對人民負責,甚至……要對全人類的健康事業負責啊。”
他話鋒一轉,
“一項可能造福億萬患者的技術,如果因為過於強調保密而束之高閣,
甚至因為不透明而引發國際社會的誤解、猜忌,那將是我們國家的損失,也是人類醫學事業的損失。”
他看著王醫生,眼神深邃:
“有時候,壓力來自外部,反而能促成內部的共識和突破。
你們作為有國際視野的專家,是不是可以考慮,通過適當的學術交流渠道,
將這種特殊的醫學現象及其引發的思考,
與國際同行進行一些……建設性的探討?
讓真理越辯越明嘛。這也能展現我們國家開放、自信的態度。”
這番話,看似鼓勵學術交流,
實則將“捅到國外”的意圖包裝得冠冕堂皇。
王醫生心領神會,激動地說:
“副總長,您說得太對了!我們確實應該讓世界聽到中國醫學界的聲音,不能閉門造車!
我回去就聯係幾位有國際影響力的同行和期刊編輯,
以學術探討的名義,把案例的一些非核心信息和分析分享出去!”
“嗯,要注意方式方法,把握好尺度。”
副總長微微頷首,最後叮囑道,“要以促進理解、推動合作為出發點。”
得到“上方”的明確“指點”,
王醫生等人行動更加大膽和迅速。
他們精心挑選了一些看似客觀、實則充滿引導性的“病例摘要”和“學術評論”,
通過非正式渠道,
投遞給了幾家在國際醫學界有較大影響力的期刊和一些素有“合作”關係的海外媒體記者。
這些材料刻意隱去了敏感信息,卻大肆渲染技術的“神奇效果”和目前的“封閉狀態”,並巧妙地將話題引向“醫學倫理”、“技術壟斷”和“全球共享”等敏感領域。
這些帶著特殊使命的“學術種子”,
被悄然撒向了國際輿論的土壤,隻待合適的時機,
便會破土而出,掀起一場針對中國核心技術保密的狂風暴雨。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4號”,
則隱藏在幕後,冷笑著期待局勢的失控,
以便他亂中取勝。
他不知道的是,一張反製的天羅地網,已經在他周圍悄然張開。
喜歡六零悍女:末世大佬的逆襲之路請大家收藏:()六零悍女:末世大佬的逆襲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