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外界關於“技術壟斷”和“倫理爭議”的輿論在特定圈子裡持續發酵,
但在高層有意識的控製和引導下,並未大規模擴散到公眾層麵。
基地和醫院方麵,由於“督導小組”事件的後遺症和最高級彆的警衛部署,
顯得異常平靜,再無人敢來輕易打擾。
這份外界的“平靜”,卻恰好給了陸錚極大的便利。
他仿佛真的愛上了“農活”,隻要沈棠在病房裡坐鎮,
且確認外界安全無虞,他就會找個借口,讓沈棠將他送入空間。
空間裡,時間流速緩慢,氣候宜人。
陸錚脫下了病號服,換上了一身沈棠不知從木屋哪個角落裡翻出來的、洗得發白的舊工裝,徹底化身成為一名熱情高漲的“新農人”。
他並沒有貪多嚼不爛。
在沈棠的建議下,他選擇了離小木屋和小溪不遠、地勢相對平坦、土質看起來最肥沃的一小塊地,大約半分左右,作為“試驗田”。
第一步是翻地。
他沒有動用那些小型翻地機,說是“先找找感覺”。
他掄起嶄新的鐵鍬,一鍬一鍬地翻墾著帶著青草清香的泥土。
動作起初有些生疏,但軍人的體魄和堅韌很快顯現出來,
不一會兒就乾得滿頭大汗,卻樂在其中。
翻好的土地黝黑疏鬆,散發著勃勃生機。
沈棠有時會進來看看,遞上一杯用靈泉水泡的、清甜解渴的“涼茶”,
然後便坐在小溪邊的草地上,看著陸錚忙碌。
雷霆和雲朵成了他最忠實的“監工”和“搗蛋鬼”,
它們對翻動的新鮮泥土充滿了好奇,常常用爪子扒拉兩下,或者在剛平整好的地裡打幾個滾,留下幾個梅花印,惹得陸錚哭笑不得地嗬斥,它們卻甩著尾巴跑開,
過了一會兒又湊過來。
地翻好、耙平後,陸錚開始規劃。
他用細繩拉出整齊的田壟,按照沈棠找來的簡易種植手冊,小心翼翼地播下種子。
主要是些好養活、生長周期較短的蔬菜,比如小青菜、櫻桃蘿卜、快菜,還特意在角落種了幾棵西紅柿和黃瓜的苗。
每個步驟他都一絲不苟,像對待一項重要的軍事任務。
播種、澆水,陸錚忙得不亦樂乎。每天“勞作”結束,他都會坐在田埂上,
滿意地看著自己的“傑作”,跟身邊的沈棠描繪著青菜綠油油、西紅柿紅彤彤的景象,
眼神明亮,充滿了期待和成就感。
這種遠離紛爭、親手創造生命的感覺,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實和寧靜。
沈棠看著他被曬成小麥色的臉龐和洋溢的笑容,
心裡也充滿了暖意。
空間之外,沈棠並未放鬆警惕。
她時刻關注著外界的信息,通過警衛和陸父的渠道,
了解著輿論的動向和可能的風險。
她就像最警覺的哨兵,守護著這片小小的安寧。
陸父偶爾會來病房,看到兒子氣色紅潤、精神煥發,眼中會閃過一絲欣慰和複雜。
他會和沈棠低聲交流外界的情況,叮囑他們保持警惕,但對空間裡的事,彼此心照不宣,絕口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