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的微光艱難地刺破鎮北關上空彌漫的硝煙與尚未散儘的暗紅血光,將滿目瘡痍的關城染上一層悲壯的淡金。一夜鏖戰,屍橫遍野,血流漂杵,但巍峨的關牆依舊矗立,黑色的“鎮北”大旗在晨風中獵獵作響,宣告著這場慘烈守城戰的最終勝利。
捷報,如同燎原的星火,通過聖院特設的“萬裡傳訊金符”,瞬間跨越千山萬水,直達大宋王朝的心臟——汴京城!
“鎮北大捷!鎮北大捷!!”
“驍騎都尉方炎,斷刃峽陣斬蠻兵無數,重創血狼親王赤兀術!西門甕城設伏,分割蠻軍,內外夾攻,大破血狼主力!”
“南門驚變!逆種勾結影狼部作亂!方炎臨危受命,肅清內城,陣斬逆種法曹嚴律,重創影狼之王‘幽影’,護糧倉、保軍械,力挽狂瀾!”
“嶽大都督親鎮南門,擊退蠻族後續攻勢!蠻族百萬血祭大陣,鋒芒受挫!”
一道道石破天驚的戰報,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在京城掀起了滔天巨浪!朝堂震動!市井沸騰!數月前還是罪囚之身的方炎,其名如同彗星般崛起,以兵家之姿,連創不世奇功,力挽北疆狂瀾!其事跡之傳奇,功勳之卓著,迅速傳遍京華,成為街頭巷尾最炙手可熱的談資!
“天佑大宋!兵家再興有望!”
“方炎!真乃當世虎將!國之柱石!”
“哼!兵家莽夫,行事酷烈,豈能久居高位?還需聖院大儒仔細查驗其功法本源!”
“查驗?若非方都尉力挽狂瀾,此刻蠻族鐵蹄怕已飲馬黃河!爾等腐儒,隻知空談!”
讚譽與爭議如同冰火交織,圍繞著方炎的名字。但無論如何,這場以弱勝強、粉碎蠻族驚天陰謀的鎮北大捷,其意義無可置疑!它如同一劑強心針,注入了這個被蠻族壓得喘不過氣、內部暗流洶湧的龐大帝國。
聖旨與封賞,以最快的速度飛抵鎮北關。
都督府正堂,雖經戰火,卻更顯肅穆威嚴。嶽鎮山大都督高居主位,李崇山老都督及諸將分列兩側。堂下,方炎甲胄雖經擦拭,依舊可見昨夜血戰的斑駁,但身姿挺拔如鬆,氣息沉凝內斂,經過一夜休整調息,雖本源烙印消耗帶來的虛弱感猶存,但凝魄大成的境界在連番生死磨礪和虛實篇的領悟下,反而更加圓融穩固。
宣旨太監尖細而莊重的聲音響徹大堂:
“……鎮北關將士浴血奮戰,力保國門,功勳卓著!特擢升鎮北關大都督嶽鎮山,晉‘鎮北國公’,賞靈石萬顆,紫金萬兩!”
“副都督李崇山,晉‘安北侯’,賞靈石五千,黃金萬兩!”
“……驍騎都尉方炎,忠勇無雙,力挽狂瀾,居功至偉!特晉‘破虜將軍’正三品),領鎮北關前軍都督銜!實授‘驍騎衛’指揮使,掌新編‘陷陣’、‘銳士’、‘疾風’三營精兵!賜‘定遠侯’勳爵,賞地階上品‘龍鱗寶甲’一副,天階下品‘凝魄丹’三枚,上品靈石千顆!賜京城府邸一座,良田千頃!”
“……另,特賜方炎,入‘聖院兵鋒閣’,再悟‘兵戈聖碑’三日!以彰其功,固其道基!”
封賞之厚重,遠超尋常!尤其“定遠侯”勳爵,乃大宋立國以來,非皇室血脈所能獲封的高級武勳爵位,世襲罔替,尊榮無比!而那“再悟兵戈聖碑三日”的恩賜,更是讓在場所有將領都露出了難以抑製的羨慕與震撼!上一次一日便讓他從化罡小成直入凝魄,如今三日…難以想象!
“末將臣),叩謝天恩!”嶽鎮山、李崇山、方炎及諸將齊齊拜謝,聲震屋宇。
方炎接過聖旨,感受著那沉甸甸的分量,心中並無太多波瀾。爵位、官職、賞賜,不過是身外之物。真正讓他心弦微動的,是那“再悟聖碑三日”的機會!這正是他目前最需要的——彌補消耗的本源烙印,穩固因強行融合諸道而略有動搖的道基,並進一步參悟兵道真諦,為衝擊凝魄巔峰乃至更高境界打下堅實基礎!
“方將軍!”嶽鎮山的聲音帶著欣慰與鄭重,“聖恩浩蕩,更是期許深重!望你珍惜這三日機緣,穩固道基,百尺竿頭!北疆烽火未熄,蠻族血祭未止,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麵!”
“末將定不負聖恩,不負大都督期許!”方炎抱拳,眼神堅定。
依舊是那座深埋地底、由冰冷玄鐵澆築的兵鋒閣。沉重的鐵門在身後緩緩合攏,隔絕了塵世喧囂。濃鬱的鐵鏽與硝煙氣息,混合著亙古蒼涼的兵道意誌,如同實質般壓迫而來。
方炎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激蕩。他並未立刻走向中央那半塊懸浮的兵戈聖碑殘片,而是盤膝坐於三丈之外,閉目凝神,運轉烽火呼吸法,將心神徹底沉靜下來。識海中,青銅兵書靜靜懸浮,光華內蘊,書頁上《孫子·虛實篇》的文字流淌著智慧的光芒,昨夜融合儒、道、法、陰陽、墨諸家精髓的感悟也如同涓涓細流,在心間緩緩流淌、沉澱。
他需要先梳理自身,將昨夜生死搏殺、諸道融合的所得徹底消化吸收,將狀態調整至最佳,才能以最飽滿的姿態,迎接聖碑的洗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時間在絕對寂靜中流逝。方炎的心神如同古井無波,內視己身。消耗的四點兵道本源烙印帶來的空虛感依舊存在,如同根基上細微的裂痕。凝魄大成的兵魄罡元在經脈中奔騰,比以往更加精純、靈動,帶著諸道流轉的韻味,但對這股龐大而複雜力量的掌控,仍需水磨工夫去圓融。昨夜強行演化“虛實萬軍”、“兵道萬象”帶來的神魂負擔,也在緩慢修複。
不知過了多久,方炎緩緩睜開雙眼。眸中神光清澈而深邃,再無半分浮躁。他起身,對著那半塊仿佛亙古長存的聖碑殘片,深深一揖,帶著對先賢的敬仰與對兵道的虔誠。
這一次,他並未在遠處感悟,而是緩步上前,在距離聖碑僅一尺之遙處盤膝坐下。如此近的距離,那浩瀚、古老、純粹的兵道本源氣息如同怒海狂濤般撲麵而來,幾乎要將他的神魂撕碎!但他眼神堅定,凝魄大成的兵魄意誌如同礁石般穩固,識海青銅兵書更是發出渴望的嗡鳴,主動迎向那本源氣息。
嗡——!
當方炎的兵魄意誌與聖碑本源氣息接觸的刹那,異象陡生!
聖碑表麵那些原本緩緩流淌的玄奧紋路,驟然爆發出前所未有的璀璨光芒!不再是單一的兵戈殺伐景象,而是演化出更加複雜、更加恢弘的戰爭畫卷!有儒家士子於陣前吟誦戰詩,浩然正氣加持軍陣;有墨家機關獸噴吐烈焰,撕裂敵陣;有道家符籙引動天雷地火;有法家律令凝聚軍魂鐵律;有陰陽家推演天時地勢,撥弄乾坤!諸子百家之長,竟在這兵家聖碑之上,以一種和諧而強大的方式,完美地融入了兵道的洪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