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墟之中的終極對決已然落幕,天魔伏誅。
然而,方炎心中卻無太多勝利的喜悅,唯有沉重與一絲難以言喻的疏離感。
他盤坐於歸墟之外,以自身聖道滋養這方世界,同時也在默默體悟著戰後所得,鞏固著那因承載文王傳承與力戰天魔而躍升至大聖境初期的修為。
但漸漸地,他察覺到一絲不對勁。
這片由周文王犧牲自我、吞噬殘界與天魔所化的“歸墟幻境”,其核心規則正在發生著微妙而持續的變化。
昔日,有文王殘存意誌與易道聖力作為核心錨點,調和著內部殘存的天元大陸生靈與外圍無儘的執念、怨魂。
方炎作為文王傳承者,易道大成者,在此界可謂如魚得水,甚至能一定程度上調動其力量。
但此刻,他清晰地感覺到,文王那“厚德載物”的意誌正在飛速消散,如同風中殘燭,即將徹底熄滅。
文王,這位古老的大聖,為了承載滅世之劫,其存在正真正走向永恒的“聖隕”。
隨著文王意誌的消散,這片新生天地失去了最核心的調和者與主宰。
那被強行容納在一起的生靈界與怨念幻境,開始本能地排斥一切“非我”的存在。
而方炎,這位來自後世的外來者,其元神印記,首當其衝!
一股無形的、源自整個世界本源的排斥力,開始作用在他的元神之上。
這並非惡意,而是一種天地自發的“排異反應”。
方炎感覺自身與這片天地的聯係正在被剝離,仿佛成了一個不兼容的異物,天地法則不再親近他,反而隱隱傳來催促與擠壓之意。
他嘗試以易道溝通,試圖告訴這片天地自己並無惡意,甚至是守護者。但那新生的、懵懂的天道意識似乎無法理解方炎意念,隻是本能地抗拒著這道過於強大且“不同源”的元神。
方炎立於虛空,望著那片逐漸變得“陌生”的歸墟世界,內部似乎因失去核心調和而開始產生新的、微小的動蕩與衝突。他仿佛聽到了文王最後一聲悠長的歎息,徹底消散在天地之間。
“文王……終究是徹底走了。”方炎低聲自語,眼中閃過一絲複雜。他見證了這位先聖的犧牲,承載了他的道統,最終,也目睹了他的徹底逝去。
“此地新生天道已立,雖稚嫩混亂,卻已不容我這‘後世’的過客。我的道,我的根,不在此處強行乾涉,反是不美。”他明悟了自身被排斥的根源。他並非此界原生,他的聖道雖源於此界經曆,但本質已超脫而出,與此地新生的、尚未定型的天道產生了根本性的衝突。
繼續留下,要麼強行壓製乃至吞噬這新生天道,那與他“共生”之道背道而馳;要麼隻能眼睜睜看著自己被逐漸排斥、削弱,直至被迫離開。
他回首望向那依舊矗立在歸墟世界中心,仿佛亙古永存的文王碑。碑身依舊黝黑,其上玄奧的紋路卻似乎黯淡了幾分,它與文王的最後聯係,也即將斷絕。
臨行之前,他望向那片新生卻又危機四伏的歸墟世界。
外圍幻境中,萬族殘魂與紂王怨念翻湧不休,雖暫時被文王殘餘意誌束縛,卻難保不會侵蝕核心大陸的幸存生靈。
“劍去。”
方炎心念微動,那柄伴隨他經曆終戰的誅仙古劍發出一聲清越劍鳴,隨即光華大放,一分為四——戮仙、陷仙、絕仙、誅仙!四道驚世劍虹破空而去,分立歸墟大陸四方,劍氣交織,化作一道籠罩整個大陸核心的“四象誅魔結界”。
劍氣森然,卻又蘊含著兵道的守護真意,確保歸墟內的殘魂惡念無法越雷池一步,傷人害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