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教授那兩千塊錢,像一針強心劑,暫時穩住了陳默即將崩斷的神經。他將大部分錢連夜彙回了家,在彙款單附言欄裡,他猶豫了很久,最終隻寫了“給媽看病,兒安好”七個字。他知道,這筆錢對於母親的檢查和初步治療或許是雪中送炭,但對於那個窟窿越來越大的家,依舊是杯水車薪。
剩下的幾百塊錢,他小心翼翼地藏好,那是他未來幾個月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他聽從了趙教授的話,至少是部分聽從——辭掉了小吃店洗碗和發傳單那些最耗時耗力、對學習影響最大的零工。但家教他還保留著,他無法完全切斷這唯一穩定且相對輕鬆的現金流,心底深處,那份對趙教授慷慨相助的沉重負債感,也逼迫他不能完全“躺平”享受救濟。
生活似乎重新被拽回了“正常”的軌道。不用再疲於奔命地趕場兼職,他有了更多時間撲在學業上。雖然疲憊的慣性仍在,注意力有時仍會飄散,但至少,他能在圖書館待到閉館,能勉強完成作業,能掙紮著跟上課程的進度。他試圖重新找回那種沉浸在知識裡的純粹感,但很快發現,那似乎已經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奢侈。經濟的壓力,家庭的困境,像背景噪音一樣持續不斷地嗡鳴,無論他如何努力集中精神,都無法完全屏蔽。
那天下午,天空是那種北方秋日常見的、灰蒙蒙的高遠。風刮得緊,卷起地上枯黃的落葉,打著旋兒,發出乾燥的沙沙聲。陳默剛從圖書館出來,懷裡抱著幾本厚厚的參考書,準備去食堂吃晚飯。冷風灌進他單薄的衣領,他縮了縮脖子,加快了腳步。
路過宿舍樓下的信報欄,他習慣性地瞥了一眼。大多是各種社團活動海報、考研輔導廣告,花花綠綠,喧鬨而浮躁。他的目光無意識地掃過那些格子,剛要移開,卻猛地定格在其中一個寫著“陳默”名字的格子裡。
又是一個土黃色的信封。
但這一次,信封的質地更粗糙些,上麵的字跡也不是父親那用力而笨拙的刻寫,而是清秀、工整、帶著一種小心翼翼的認真。地址是鋼筆寫的,藍黑色的墨水,在灰黃的信封上顯得格外清晰。
是李翠花的字。
陳默的心跳倏地漏跳了一拍,隨即又加速起來。一種混合著驚喜、期待、又莫名有些不安的情緒迅速攫住了他。他已經有快兩個月沒收到翠花的信了。上一次通信,還是他剛買電腦不久,在信裡略帶興奮又強裝平靜地提了一句,翠花回信時,還好奇地問電腦是不是像電視一樣有好多畫麵。
他幾乎是有些手忙腳亂地打開信報欄的小玻璃門,取出那封信。信封入手,比父親的信要稍厚實一點。他捏了捏,裡麵似乎除了信紙,還有彆的什麼薄薄的東西。
冷風似乎更急了,吹得信報欄的玻璃哐哐作響。陳默顧不上寒冷,抱著書,拿著信,快步走到宿舍樓側麵一個相對避風的角落,背靠著冰冷粗糙的磚牆,深吸了一口氣,才小心翼翼地撕開了信封封口。
一股極淡的、若有似無的、屬於田野和陽光的氣息,混合著墨水味,悄然逸出。他抽出裡麵的東西。
首先滑入掌心的,是一片已經乾透壓平的銀杏葉,金燦燦的,像一把小巧精致的扇子,葉脈清晰可見。葉片下麵,是折得整整齊齊的信紙。
看著這片顯然被精心挑選保存的銀杏葉,陳默的心底泛起一絲柔軟的漣漪。他仿佛能看到翠花在田間地頭忙碌間隙,彎腰拾起這片美麗的葉子,細心擦淨,夾在書本裡壓平,再千裡迢迢寄給他的樣子。
他輕輕放下銀杏葉,展開信紙。翠花的字跡一如既往的工整,但筆劃間似乎比以往多了一絲猶豫和沉重。
“默哥,見信好。”
開頭的問候依舊。
“家裡一切都好,勿念。秋收忙完了,今年收成還行,就是爹的腰疼病又犯了,貼了幾副膏藥,好些了。”
例行公事的報平安,但陳默能讀出背後的艱辛。秋收的重擔,怕是又大部分落在了她和身體不好的母親身上。
“你上次信裡說的那個…電腦,很厲害吧?能學那麼多東西。你一定要好好學,城裡機會多,將來肯定能有出息。”
她總是這樣,話語裡全是對他的鼓勵和相信,仿佛他是無所不能的英雄。
信寫到這裡,筆跡頓了頓,墨水似乎也濃了一些,接下來的字句,速度慢了下來,仿佛每一個字都寫得很吃力。
“就是…前幾天,村東頭的王嬸來家裡坐了坐…說了好多話…”
陳默的心微微一提。王嬸是村裡有名的媒婆,一張巧嘴能說會道。
“她說…她說女孩家家的,總是要…要找個依靠。讀書多是好事,但也不能耽誤了…終身大事…”
冰冷的預感,像一條滑膩的蛇,悄無聲息地纏上了陳默的心臟,緩緩收緊。
“她說…鎮上的劉家…開糧油店的那家…他家老二…人挺老實,家裡條件也好…說是有意…想…想相看相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相看”兩個字,寫得格外小,幾乎要嵌進信紙的纖維裡,透著一股難以言說的羞窘和無奈。
“爹娘…沒一口答應…說…說要看你…看你那邊的意思…”
“但是我瞅著…娘有點動心…她說劉家日子寬裕,過去了肯定不吃苦…爹沒吭聲,光是抽煙…”
信紙上的字跡開始有些模糊,似乎被水滴暈染過一小塊,但很快又變得清晰,隻是筆劃更加用力,帶著一種故作堅強的倔強。
“默哥…我知道你難…城裡花銷大…嬸子的病也要錢…我…我沒啥本事…幫不上你…”
“我就是想告訴你…沒事…你彆為難…也彆…彆惦記家裡…我…我都好…”
“你安心念你的書。一定要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