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負責人輕咳一聲,環視全場,威嚴的目光讓竊竊私語瞬間停止。
“諸位,人到齊了。此次臨時組建研究組,由參謀本部牽頭,協同單位包括本部軍械司、第二廳、第三廳、兵工署、國防設計委員會。任務關乎前線安危,屬最高機密。故此,項目期間,所有人暫居此院,斷絕一切外聯。”他語氣不容置疑,停頓片刻讓眾人消化這道命令,才繼續道:“時間緊迫,我直說重點。前線繳獲證實,敵軍正仿製甚至改進我八二式迫擊炮及觀測器材,以支撐其流竄突圍。”
會議室氣氛瞬間凝固。
一直沉默的徐顧問此時緩緩開口,聲音沉靜卻帶著分量:“高參座所言極是。此次議題,關乎剿匪大局。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羅工程師是技術方麵的專家,不妨先為我們剖析一下,從技術上看,對方此舉,其威脅究竟在何處?我們又當從何處著手反製?”
他將目光轉向羅雲淨,“羅工程師,你是技術核心,先談談初步看法。”
所有目光瞬間聚焦。羅雲淨感受到肖玉卿看似隨意的注視中的警示,平穩開口:“徐顧問,高參座,各位同仁。我認為當務之急是建立係統分析框架。正如徐顧問所言,需知己知彼。現代炮兵是一個體係,火炮、觀測、通訊缺一不可。尤其是考慮到南方山地作戰的環境,迫擊炮的輕量化與通訊信號在複雜地形中的傳輸衰減,是相互製約的兩個難題。因此,必須將兩方麵結合研判。”
他拿起筆在黑板上勾勒框圖:“第一,技術層麵,需深入分析仿製品工藝、材料,追溯其技術來源,評估其改進潛力與極限;第二,戰術層麵,需推演其運用方式、戰術意圖及可能產生的戰場影響;第三,基於以上研判,方能製定出有的放矢的反製措施。這需要兵工署提供詳細的材料力學數據,以及通訊部門關於不同氣候地形下的信號強度實測報告,多方數據結合,才能模擬出最可行的反製方案。”
兵工署的王工程師忍不住插話,語氣帶著些技術人員的急躁:“羅工程師的框架說得在理,體係完備。但我們時間有限,一周之內要出詳細報告,是不是應該把重點先放在最直接的敵軍炮兵威脅上?繳獲的殘件我仔細看過,他們的工藝雖然粗糙,但思路靈活刁鑽,尤其在減輕重量、簡化操作以適應其高機動性作戰方麵,確實下了功夫,不容小覷。我認為當務之急是拿出能快速提升我軍火炮性能的應對方案。”
這時,坐在肖玉卿旁邊那位三十多歲、精乾的男子——參謀本部第二廳的曹彥達突然開口,聲音冷靜而清晰:“王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羅工程師這個體係化的思路很有必要。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即便臨時提升了火炮性能,若對方憑借其通訊和機動優勢,避實擊虛,我們仍會陷入被動。搞清楚其整體脈絡,方能一擊中的。”他轉向羅雲淨,語氣轉為平和:“羅工程師,請繼續。對於技術來源,你有何更具體的看法?”
這個陌生人的支持來得恰到好處。羅雲淨心下雖疑,麵上卻不顯,隻是點頭致謝。
羅雲淨接著說:“感謝曹高參。基於王工的分析,我建議兵工署的同仁可重點剖析仿製品的工藝缺陷和改進瓶頸,並提供更詳細的我軍現役迫擊炮的金屬材料疲勞數據及極限參數,以便對比。而我則負責研究其可能的技術來源和進一步的改進方向。”
高負責人手指輕敲桌麵,目光銳利:“情報顯示,對方可能通過某些特殊渠道獲得了部分國外技術資料。羅工程師,你曾在德國留學,對歐陸,尤其是德國在限製條件下的軍工發展路徑應該比較了解。”
這個問題暗藏陷阱。羅雲淨神色不變,應對從容:“高參座明鑒。確實,德國在一戰後的凡爾賽條約嚴格限製下,為維持軍工潛力,秘密發展了大量簡化工藝、便於分散生產的武器設計方案,其在材料替代、結構優化方麵確有獨到之處。但這些技術路徑各有利弊,需結合我們掌握的具體殘件信息進行比對分析,不宜過早下定論。”他巧妙地將話題引向需要更多證據支撐的技術細節,既展示了專業性,又避開了直接關聯。
此時,肖玉卿清了清嗓子,以他特有的沉穩語調開口,目光掃過王工程師和曹彥達,最後落在高負責人身上:“諸位,我補充一點。無論是提升我軍火炮性能,還是研發新的反製裝備,最終都離不開後勤保障和裝備調配。我第三廳的職責是彙總前線需求,並向軍政部協調裝備。若研判結果認為需要特定新裝備,或對現有裝備進行大規模改良,請務必儘早提出具體需求指標和數量預估,以便我廳啟動與軍政部及兵工署的協調流程。否則,再好的方案,若無法及時送達前線,亦是空談。因此,我認為羅工程師的體係化思路,正有利於我們從一開始就通盤考慮研發、生產與調配的銜接問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徐顧問聞言,頷首表示讚同:“玉卿所言甚是。剿匪大業,需各方協力,環環相扣。技術、戰術、後勤,缺一不可。”
會議持續了近兩個小時,各方意見得到充分表達,也暗含了不少交鋒。
高負責人最後環視全場,一錘定音:“好!討論得很充分。就按羅工程師提出的框架進行分工。兵工署王工,你部需儘快提供現有炮械的詳細圖紙、材料清單及疲勞數據,尤其是各部件加工難點和替代材料的可能性分析。彥達,你負責二廳的情報收集與敵情研判,特彆是對方可能的技術渠道和戰術偏好。玉卿,你根據研判結果,先行測算此類反製任務可能涉及的裝備種類、數量規模,以及後勤調配預案,為後續協調做準備。而羅工程師負責整體技術評估與方案整合。”
他停頓一下,加重語氣:“諸位,一周之內,我必須看到一份詳實、可行、有深度的威脅評估與反製建議報告!望各位精誠合作,不負重托!”
一位軍官上前將絕密文件和幾張模糊的繳獲器材照片放在羅雲淨麵前。這任務遠超普通技術優化,要求精通機械原理,更需極強的戰術想象力和逆向思維。
“羅工程師,”徐顧問看向羅雲淨,語重心長,“你在機械構造與精密儀器方麵素有專長,這些火炮和通訊器材的結構、材料、工藝改良,正是你的用武之地。望你不負所托。”
胡處長接口道,笑容意味深長:“雲淨,你的才華正好用於此刀刃之上,可謂適得其人呐。放手去做。”
“是,各位長官信任,我定當竭儘全力,不負所望。”羅雲淨起身,恭敬回答。他知道,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散會時,肖玉卿對羅雲淨朗聲道:“羅工程師,關於通訊器材的參數標準,我有些資料需與你核對,稍後若方便,可到圖書室一敘。
兩人目光交彙的瞬間,他讀懂了對方眼中的深意:晚上見麵。
那位叫曹彥達的男子突然停在門口,回頭看向二人,嘴角牽起一點難以捉摸的弧度,朝肖玉卿做了個手勢:“玉卿,一起。”
羅雲淨的心猛地一緊,手上收拾文件的動作卻絲毫未停,維持著正常的節奏,隻用眼角的餘光瞥向門口。
直到兩人的腳步聲消失在走廊儘頭,羅雲淨才感覺到一層冷汗已浸濕了後背——剛才那個曹彥達,有沒有看出什麼破綻?
回到分配的房間,羅雲淨仔細檢查了這個臨時住所。房間簡潔乾淨,書桌上已經擺好了繪圖工具和一疊稿紙。他推開窗戶,外麵是個小庭院,高牆聳立。
他攤開稿紙,開始認真繪製八二式迫擊炮的結構圖。筆尖在紙上劃過,發出沙沙的聲響。圖紙上的每條線、每個數據,都關係著遠方的戰局,關係著無數人的生死。而他,必須在這有限的空間裡,找到那條最危險的平衡之道。
羅雲淨在房間工作至約定時間,並帶上了圖紙和筆記本,確保即使被撞見也有合理解釋。
到達圖書室後,肖玉卿已經在裡麵了,正站在書架前假裝查閱資料。
兩人先是高聲討論了幾句技術問題,確認門外無人,才迅速轉入正題。
“風險很大。”羅雲淨低聲說,同時警惕地注意著門口的動靜。
“必須見麵。”肖玉卿的聲音幾不可聞,“這個項目比想象中更重要。他們懷疑紅軍已經建立了初步的兵工體係。”
羅雲淨心下一凜:“所以不僅是仿製,而是......”
“自主研發的開始。”肖玉卿接過話頭,“你的判斷很準確,這確實是一個體係問題。但你要注意,高負責人不是簡單角色。”
“我明白。今天他在試探我與德國的聯係。”
“這隻是開始。”肖玉卿快速說道,“你要把握好分寸,既要展現價值,又不能太過突出。重點是拖延時間。”